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康乾盛世”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认识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资料补充、合作探究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教学重点】
“康乾盛世”
【教学难点】
“康乾盛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清朝前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使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局面的形成。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清朝当时兴盛的情景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1、想想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史实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教师:2、说说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清朝前期,水稻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普遍推广和种植,成为我国南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粮食。棉花、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加广泛。
教师:3、说说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1)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2)丝织业发展(3)棉织业发展(4)矿冶业、采煤业、造纸业等也得到了发展。2-1-c-n-j-y
二、商业的繁荣
教师:1、说说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情况。
学生:在农村,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北京、汉口、苏州、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21教育网
教师:2、看看图中的商业繁荣的情景。
学生:从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教师:3、商业的繁荣
学生:南都:今南京。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2·1·c·n·j·y
三、人口的增长
教师:1、想一想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学生:清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www.21-cn-jy.com
教师:2、议一议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学生: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1·世纪*教育网
教师:3.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学生: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原因:由于清朝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四、康乾盛世
教师:1、什么是康乾盛世?
学生: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1684-1795),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一派“盛世”景象。一些史书称这一时期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2、列举康乾盛世的表现
学生: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21cnjy.com
课堂小结
庞大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努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清王朝以后又会发展怎样呢?看下一课。21·cn·jy·com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 、 青花瓷产于我国的( )
A 北京 B 南京 C 苏州 D 景德镇
2.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两人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3. “康乾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顺治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4.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与清朝有关的是 ( )www-2-1-cnjy-com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21*cnjy*com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6.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来源:21cnj*y.co*m】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案
1-6、DCBDD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B.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C.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D.富人全部使用纸币从事商业活动
2.山西商人装载着粮盐的北行车轮,辗出的是一条生路,是边镇的繁荣。崛起后的晋商,傲然南下,面向更大的市场。将永不停歇的脚步,迈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晋商兴盛于:
A.隋唐之际 B.宋元之际 C.秦汉之际 D.明清之际21·cn·jy·com
3.一位商人要出售以下商品:有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精美的冰裂纹瓷、新经济作物番薯、徐渭的《墨葡萄图》摹仿装饰画。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元朝的大都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清初的扬州www.21-cn-jy.com
4.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历史与历史电视剧有很大区别。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在《隋唐英雄传》剧中你不应该看到的现象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②长安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③外国商船队来到广州市舶司缴纳赋税④老百姓饿了就吃玉米、番薯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www-2-1-cnjy-com
5.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与清朝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1-c-n-j-y
7. 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货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半两 ② 开元通宝 ③乾隆通宝 ④交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21cnjy.com
8.某地考古发现了一批古物,有丝织品、青铜鼎、青花瓷、活字印刷品、碳化的玉米等,依据这些,可以推断出这座古墓的朝代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1·c·n·j·y
9. “康乾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顺治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来源:21cnj*y.co*m】
10.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清朝前期和谐社会的典型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1.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两人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12.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 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分工明确 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 D.小本经营
14.据考证“南澳一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来自瓷都的瓷器。这些来自瓷都的瓷器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21·世纪*教育网
15.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 )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
16.“互联网+”这两年成为一个热门词,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新时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历史上各个时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唐太宗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赋役制度上推行什么新政?请列举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经济管理上的相同措施。21*cnjy*com
(2)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请问两宋时期南方著名的水稻产区有哪些?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货币出现在我国那一地区?南宋时期兴起棉纺织业,但棉布成为老百姓主要衣料是什么时期?
(3) 清朝前期,统治者积极治理国家,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这个盛世被称为什么?请说说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有哪些。
17.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版权所有:21教育】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到了南宋,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清朝初期,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长足的发展,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至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三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中期以后,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场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大地主、大官僚等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且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盲目自大,不愿意与外国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出处:21教育名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杜甫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景象 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他统治的盛世局面。
(2)材料二说明宋代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现象 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清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中期以后中国落后与世界的原因。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唐太宗 图2 武则天 图3 唐玄宗
材料二
清《盛世滋生图》
(1)依据材料一图片分别指出这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形成的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盛世”指的是中华帝国的哪个盛世时期?从这一时期的经济和国力来看,是一个怎样的局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以上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盛世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练习答案
1.D 2.D 3.D 4.D 5.D 6.D 7.C 8.D 9.B 10.D 11.C 12.D 13.B 14.D 15.B
16. (1)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替代劳役。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减免赋税徭役。
(2)苏州、湖州;四川地区;元朝。
(3)康乾盛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个人才干;人民辛勤劳动等。
17. (1)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大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社会安定,战乱较少;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宋政府的重视等。
(3)表现: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官场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国家重视经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保守、封闭与世界隔绝,必然导致落后;政府恰当的经济政策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等。
18. (1)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2)康乾盛世;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
(3)统治者注意调整发展政策,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勤俭治国,任用贤能,重视吏治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导入
清朝前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使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局面的形成。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清朝当时兴盛的情景吧。
▼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 粟)(水稻)
▼商朝时有了五谷
(稻、黍、粟、麦、豆)
▼ 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占城稻)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想想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史实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清朝前期,水稻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普遍推广和种植,成为我国南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粮食。棉花、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加广泛。
甘薯
玉米
2、说说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棉花
(1)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3、说说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南京的丝织生产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2)丝织业发展
南京的云锦
松江、无锡等地生产的棉布花色式样繁多,畅销各地。
(3)棉织业发展
(4)矿冶业、采煤业、造纸业等也得到了发展。
19世纪前期北京前门大街
1、说说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情况。
二、商业的繁荣
在农村,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北京、汉口、苏州、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2、看看图中的商业繁荣的情景。
从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3、商业的繁荣
南都繁会图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南都:今南京。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清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人口的增长
1、想一想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单位:万人)
顺治八年(1651)
康熙五十年(1651)
雍正十三年(1651)
乾隆六十年(1651)
年代
4253
9845
10942
29696
2、议一议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议一议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3.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73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原因:由于清朝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康熙
雍正
乾隆
四、康乾盛世
1、什么是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1684-1795),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一派“盛世”景象。一些史书称这一时期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康熙时期国库充盈
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
2、列举康乾盛世的表现
课堂小结
庞大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努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清王朝以后又会发展怎样呢?看下一课。
板书设计
清朝前期的兴盛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人口的增长
康乾盛世
巩固练习
1 、 青花瓷产于我国的( )
A 北京 B 南京 C 苏州 D 景德镇
D
2.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两人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C
3. “康乾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顺治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4.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与清朝有关的是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B
D
5.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
6.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