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4 17:12:53

文档简介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盛世之下却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乾隆中期以后,危机逐渐凸显,奏响了泱泱大清帝国由盛及衰的悲歌。为什么强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一、吏治败坏
教师:1、说说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表现。
学生:乾隆后期,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级官吏几乎是无官不贪腐,无吏不行贿,官吏普遍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2)军队腐化,军纪松懈,军备废弛,战斗力削弱(3)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和反清斗争此起彼伏21教育网
教师: 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吏治败坏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教师:1、议议人口增长曾是清初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表征.为什么到清朝中期以后却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加深社会危机的原因呢 21cnjy.com
学生: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到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均耕地面积下降2.25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尖锐。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土地兼并,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21·cn·jy·com
教师:2、议一议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带来的影响?
学生: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www.21-cn-jy.com
教师:3、从清朝向上回溯,历代强盛的王朝发展到其鼎盛时期都会盛极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不可避免的吗?
学生:统 治 者开始贪图安逸享受,而不能居安思危,不重视政务和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居安思危,爱恤民力,注重民生和勤于政务。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2·1·c·n·j·y
三、“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1、说说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学生:(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违禁者处以死刑21·世纪*教育网
(2)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王朝又施用“海禁”旧招。乾隆帝下令加强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www-2-1-cnjy-com
教师:2、议议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闭关锁国政策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2-1-c-n-j-y
教师:3、议一议“闭关锁国”的原因
学生:(1)前提: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本抑末”的政策。(2)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3)主观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交流;清统治者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教师:4、“闭关锁国”政策利弊谈
学生: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弊: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师: 5、议一议我们在理解清朝的闭关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21*cnjy*com
课堂小结
庞大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努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奢侈之风的加重,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又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导致我国近代社会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原因,这一切不能不引起后人的警醒。【来源:21cnj*y.co*m】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
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3、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古老的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危机开始于( )
A.乾隆后期
B.康熙时期
C.嘉庆时期
D.雍正时期
5.探讨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6.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苏湖熟 天下足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答案
1-6、AABAA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练习
一、选择题
1.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严格加强思想控制 D.严格管制华人出国21cnjy.com
2.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www.21-cn-jy.com
3.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 )。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面临的危机的是( )。
A.近代化因素的萌芽遭到摧残 B.大兴“文字狱”
C.英国推行鸦片贸易 D.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妥协退让2·1·c·n·j·y
5.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二帝国……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能够为这段论述提供事实依据的是(  )
A.秦、汉、隋、唐、宋、明、清都是中国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
B.秦汉时期创立了中国最古老的政治制度而被誉为“第一帝国”
C.第二帝国时期扩张性的表现为废除丞相制度,皇权达到顶峰
D.“第三帝国”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是收敛性表现21*cnjy*com
6.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来源:21cnj*y.co*m】
7.探讨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出处:21教育名师】
8.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苏湖熟 天下足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版权所有:21教育】
9.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这一知识点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
表现 A.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B.绝对禁止一切出口商品和出海船只
C.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海外贸易
影响 D.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A B.B C.C D.D
10.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中国政局动荡 D.航海事业衰落www-2-1-cnjy-com
11.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
A.友好邦交 B.鼓励贸易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清朝前期,外国商船来华贸易只能在哪一城市的港口停靠(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厦门21*cnjy*com
1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4.清朝时,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使 B.市舶司 C.广州十三行 D.军机处
15.下列关于对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推行了近三百年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须,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矣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材料三 中过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与世界,在清代迅速没落下去,往日于东南亚海绵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于西方比较仍有长短,但是到了1840年已经落后于西方。经济方面,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但到了1840年,中国年产铁量二万吨,不及英规四十分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请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 反映出清朝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材料及课本所学知识谈谈清朝为什么实行这一政策结合材料及刻本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政策给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史上,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1·世纪*教育网
(1)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5世纪初,郑和远洋航海到达亚非各国,先会见当地的国王,表示通好的愿望;接着就同当地商人开展贸易,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他们又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药材等特产。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
(2)郑和远洋航海最远到达哪些地方?根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材料三 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富,不需要外洋货物,因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严格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3)清朝前期,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什么政策?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1·cn·jy·com
(4)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1-c-n-j-y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②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③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练习答案
1.B 2.B 3.A 4.D 5.D 6.B 7.A 8.C 9.B 10.A 11.D 12.C 13.C 14.C 15.B
16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与外国通商,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张,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有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影响: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代,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17. (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2)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
(3)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的狂妄自大(或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围绕“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给分)
18. (1)闭关锁国
(2)维护清朝统治(1分)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启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第21 课清朝中期后的
社会危机
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导入
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盛世之下却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乾隆中期以后,危机逐渐凸显,奏响了泱泱大清帝国由盛及衰的悲歌。为什么强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乾隆帝像
1、说说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表现。
(1)乾隆后期,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级官吏几乎是无官不贪腐,无吏不行贿,官吏普遍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
一、吏治败坏
(2)军队腐化,军纪松懈,军备废弛,战斗力削弱
(3)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和反清斗争此起彼伏
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养鸟的旗人
吏治败坏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嘉庆帝
(1796-1820年在位)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巨贪和珅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读读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朝谚语
1、议议人口增长曾是清初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表征.为什么到清朝中期以后却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加深社会危机的原因呢
二、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到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均耕地面积下降2.25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尖锐。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土地兼并,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议一议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带来的影响?
3、从清朝向上回溯,历代强盛的王朝发展到其鼎盛时期都会盛极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不可避免的吗?
讨论后明确:
答: 统 治 者开始贪图安逸享受,而不能居安思危,不重视政务和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居安思危,爱恤民力,注重民生和勤于政务。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三、闭关政策
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说说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违禁者处以死刑
(2)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王朝又施用“海禁”旧招。乾隆帝下令加强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政策的出台
时间 措施 内容
清初40年
统一台湾(1683年)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严厉的
禁海政策
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四口通商
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对外开放,但严格限制商品种类和船只载重量。
一口通商
广州一口开放,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一切贸易的事务皆由清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办理;外国商人在广州不得随意出入,必须住在十三行的商馆内;禁止外商携带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许他们在广州游玩3天,不准在广州过冬和乘坐轿子等.清政府还规定,对中国出海商民要作详细登记,并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严禁铜铁,米麦杂粮和丝绸等物出口.
广州十三行(清前期)
2、议议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前提: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本抑末”的政策。
3、议一议“闭关政策”的原因
(2)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
(3)主观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交流;清统治者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利弊谈
利: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弊: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5、议一议我们在理解清朝的闭关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课堂小结
庞大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努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奢侈之风的加重,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又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导致我国近代社会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原因,这一切不能不引起后人的警醒。
板书设计
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吏治败坏
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闭关政策
1.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
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A
巩固练习
A
3、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B
4、古老的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危机开始于( )
A.乾隆后期
B.康熙时期
C.嘉庆时期
D.雍正时期
A
5.探讨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6.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苏湖熟 天下足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