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课件-第二单元9《幼时记趣》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课件-第二单元9《幼时记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4 17: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曾有过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趣事,你还记得吗?来看看这些图片,有没有想起些什么呢?拖食物传递信息  蜻蜓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它们常在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蜻蜓视觉发达,飞行姿态优美,仿生科学家们曾长期研究它,用于研究和开发先进的飞机和其它飞行器。  正在水面上飞行捕食的蜻蜓小憩蝶恋花蜘蛛以虫蚁为兽蛙吞虫请观看以下影片沈 复文学常识讲堂  沈复(1736—1808以后),字三白,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文学家。15岁随父于浙江绍兴求学。从赵传为师,18岁娶陈芸为妻,伉俪情深。25岁喜得千金——青君。26岁经营酒业。41岁妻亡。42岁父亡。45岁完成《浮生六记》前四卷。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文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赞之为“幽芳凄艳,读之心醉”。 1.听课文录音。
要求:
(1)听清楚文中难读字的读音;
(2)听清长句的停顿。
2.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中难读字的读音,并注意部分句子的停顿。
3.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朗读课文,并把朗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检查时的内容。自主学习(1)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唳( )
凹凸( )( )  邱(  )壑(  )
庞(   )然大物 癞(  )蛤蟆 
为(   )所吞   项为(  )之强 检查自学效果zhìmiǎojiānglìāotūqiūhèpánglàiwéiwèi(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私 拟作 群鹤舞空
则 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果如 鹤唳云端
盖 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 而 二虫尽为所吞 试一试,你能行!1.理解文言字词
2.圈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读一读,译一译,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3.物外之趣有哪些?如何得来的?
1.解释彩色字在句中的意思
(1)明察秋毫 (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
(3)项为之强 ( )
(4)常蹲其身 ( )
(5)盖一癞蛤蟆也 ( )?
眼力
所以
僵硬
自己
原来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眼前或成千或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读课文并把一些难懂的字词句圈出来。
2.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试着把一些疑难解决。
3.学习小组提交问题。质疑解答(1)解释下列句中彩色字词。
明察秋毫(   )(          )
必细察其纹理(     )  
私拟作群鹤舞空(         )(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项为之强(   )(       ) 
余年幼,方出神(  )(            )眼力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泛指花纹 私下这里是指“自己” 比 或者 脖颈 同“僵”僵硬 正 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检查自学效果(2)一字多义 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之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其 常蹲其身使其冲烟飞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昂首观之”) (结构助相当“的”) (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代词,代“自己的”) (代“蚊子”) (   ) 为 二虫尽为所吞以虫蚁为兽以 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项为之强 (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被) (当作) (用) (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  注:在翻译时我们应注意,有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调换,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翻译小技巧(3)翻译句子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译文:(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译文: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注:在翻译时我们应注意,古文中有许多省去的成分,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补起来。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译文:(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注:古文中的一些固定句式,在翻译时要注意。如作······观(当作······看)/于······处(在······地方)/以······为(把······看成)1.本文记叙了幼时哪几件趣事?给这几件趣事各拟一个小标题。其中哪一件事分为两幅图画?合作探究观蚊如鹤之趣
(群鹤舞空图,白鹤青云图)
神游山林之趣
鞭打蛤蟆之趣物外
之趣 2.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记叙趣事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趣,班内交流。合作探究观蚊如鹤之趣
(群鹤舞空图,白鹤青云图)
神游山林之趣
鞭打蛤蟆之趣物外之趣 观察细致
想象奇特
热爱生活
喜欢探索
自然奥秘 观蚊如鹤神游丛林驱打蛤蟆(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的句子谈。例:我最喜欢鞭打蛤蟆之趣,文中描写蛤蟆扑来的情状,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来势猛,力气大。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视小为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全 文 结 构第一段,总叙“物外之趣”。第二段,“物外之趣”一:观蚊如鹤第三段, “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第四段, “物外之趣”三:鞭打蛤蟆一 起 探 索:  我们的童年时期是不是对什么都感兴趣?是不是有一大堆的问题?这种对世界探索的欲望其实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保持一颗童心,去探索、去思考、去动手、去阅读、去旅行,去寻找人类未知的秘密的答案吧。教师寄语  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讲故事1.请写一篇自己童年时充满童趣的小故事;
2.请大家走进大自然,观察你感兴趣的东西,写成文字。
要求:任选一篇,真实与想像力并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