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私谒(yè)
暮夜(mù)
蕴藉(jiè)
省视(xǐng)
B.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èn)
窥谷忘反(kuī)
C.轩邈(miǎo)
腥云(xīng)
叩问(kòu)
关关雎鸠(jū)
D.鸢飞(yuān)
砚冰坚(yàn)
负箧曳屣(yè)
窈窕(tiǎo)
2.下列各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范晔《四知》)
B.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范晔《私心》)
C.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无限光明,中华民族正昂首行进在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C.下半场,釜底抽薪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斯威尔特和菲利浦斯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
D.你不要以为暮夜无知就可以为所欲为。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四知》和《私心》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宋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B.《与朱元思书》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C.《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明朝散文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D.《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日本几十年前就划设了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对中方此举说三道四。
B.病人穿过的衣服,必须要消毒,以免传染病菌。
C.鲁甸广场上响起悠扬的安魂曲,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第一个上前,将雪白的菊花轻轻放好,深深鞠躬表达哀思,随后默哀的人们依次献花,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前行。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7.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默写。(6分)
(1)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范晔《四知》)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范晔《私心》)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
(4)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名著知识。(4分)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儿。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作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六叶连肝肺,用尽了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蒙二位大王有令,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2分)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分)
9.综合性学习。(7分)
2014年5月26日~6月8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宣传展示百名美德少年事迹,引导未成年人学习身边榜样,传承中华美德,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期间,你校也开展了以“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我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2)【我表达】假设“反哺的典范”李昂当选2014年度全国“十佳美德少年”,请根据他的事迹,为之拟写一则颁奖辞,70字左右。(2分)
李昂,2002年6月出生,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岭南路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曾被评为邯郸市美德少年和河北省三好学生。他爱学习,喜欢读课外书,成绩优异。他乐于助人,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复习功课,检查作业。他诚实善良,生活节俭,从不乱花零钱、吃零食,经常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2013年11月,李昂的妈妈不幸被诊断为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妈妈给了我生命,我也要给她一次生命!”李昂以坚强和勇敢为母亲赢得了重生的希望,被网民誉为“反哺的典范”。
(3)【我行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出“美德少年”: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学生张嘉昕——“我们身边的雷锋”,上海市青云中学学生陈彦颖——被人誉为“心系山区孩子的小志愿者”……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美德少年”。你准备如何争做一名“美德少年”呢?(3分)
二、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1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3分)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烟俱净(都)
B.从流飘荡(随着)
C.窥谷忘反(返回)
D.在昼犹昏(夜晚)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5.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本文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句描写水的话。(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0分)
前赴后继的爱
朱成玉
我的一个女性同事结束产假回来上班,和我谈起她的母亲,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光。
她的母亲退休了,而她也要上班了,带孩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母亲总是戏说别人羡慕她退休了开心,其实她哪里退得了休。母亲,就是这么一个操劳的工种,她也乐得单位下岗,回家上岗,大包大揽地对女儿女婿说:“该上班上班,家里的事啥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临上班前,她还有些不放心,想嘱咐母亲些什么,但看到母亲那一系列动作之后,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完全放心地来上班了。看看那都是些什么动作吧——抱着孩子轻轻地摇,孩子酣睡后轻轻地放在床上;怕孩子睡着不舒服,就一粒一粒地解开扣子;怕他冷,掩掩被子;过一会儿又担心他热,再拿扇子轻轻地扇几下……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比你更细心地照顾你的孩子,那就是母亲,那就是前赴后继的爱。
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山区的女人得了病,双腿不能动了。因为没有钱,一直没上医院,就住在家里买些药顶着。家里的东西差不多都卖光了,女人只好瘫在床上,后来确诊是骨癌,挺了两个月,还是去了,扔下了5岁的孩子。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个女人,最后只有两只手能动了,但她怕死后孩子冬天挨冻,在一个半月时间里竟然织完了孩子25岁之前要穿的所有毛裤。女人最后的日子过得很痛苦,她腰以下的部位已经都不能动了,每天要与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抗争,常常疼得满头是汗,但她从没有吭过一声,只是躺在床上不停地织毛裤。她白天织,晚上也不歇着。来看望她的人劝她休息一会儿,但她一点也听不进去,她说:“孩子太小了,我要是不在世,谁来照顾他呢。”说着说着,她就流出了眼泪。
在生命的最后40多天里,这位母亲与死神进行着赛跑,直到织完了孩子25岁之前所需要的所有毛裤,才静静地合上眼睛。那一针一针织出来的毛裤里,凝聚着多少无法言说的爱和心疼!
那不停奔跑的毛线,是前赴后继的爱,为孩子编织着可以温暖一生的巢。
爱,有时候就是这样悲壮,让你心痛得无法呼吸,却无能为力。只能感慨和祈祷,祈祷所有的母亲都是健康的,都能得到上天的护佑。
周末回家小住,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厨房里发出声响。从小到大,母亲总会准时在四点起来为我们做早饭,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直到我们各自都成了家,她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因为糖尿病的缘故,母亲的视力渐渐模糊,已经做不了饭了。可是那个早晨,厨房里依旧热闹着,做饭的人换成了父亲,母亲则变成了总指挥。
那天的早餐是温暖的,只是有些咸,因为我的泪水不停地落进饭碗里。
父亲和母亲进行着爱的接力,这前赴后继的爱,将亲情的薪火传递,生生不息。
17.文章写了三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3分)
18.本文采用了“一线串珠”的写法,请问这条“线”是什么?(2分)
19.“那不停奔跑的毛线”一句中,“奔跑”一词用得好,请作赏析。(2分)
20.说说文章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枯
竹
梁惠娣
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如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
21.从全文看,选文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22.下面诗句是从第六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序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23.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
24.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4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理由是:
三、写作与表达能力展示(50分)
25.请以“智慧就在
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如“快乐”“宽容”“生活”等,将题目补写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折”应读“shé”)
2.B(“张惶”应为“张皇”)
3.C(“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不符合语境。)
4.C(两面对一面,可以修改为:用心观察,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A
6.B
7.D
8.(1)①示例: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②示例:餐具洗净,别忘公共卫生。(2)示例:叔叔,我们是在捡,但是“文明靠大家”,小区卫生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社会公德要靠大家来遵守。
9.为下文写父亲重新买了一棵树苗种下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0.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柿子树的勃勃生机,烘托出儿子激动兴奋的心情。
1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儿子对这棵柿子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柿子树的生长预示着自己的前途。
12.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善于呵护和引导孩子成长的人。
13.在艰难的岁月里,好婆拒绝要回躲进麦田的那只母鸡,于是那只母鸡成了救命鸡,帮助村里的穷人渡过生活的难关。
14.“神色凝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心情的沉重。
15.人们的精心饲养芦花母鸡,芦花母鸡每天都会下一个紫皮鸡蛋。
16.芦花母鸡产蛋的时候,都是被送到穷人家;不下蛋以后的芦花母鸡却被家境殷实的人抱走,精心饲养,通过对比,突出村民的纯朴善良。
17.“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的畸形。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有“爱”,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快乐。
18.示例:拼命读书,疏远亲情
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19.(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褒词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20.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了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
21.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象。(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