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 白居易书《楞严经》写文章要贴近现实,贴近事实,要把握时代脉搏。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听课文录音吃透文本 诗前序:交代写诗的动机。 第一段:写浔阳江边送客。 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写江上所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美在哪里?1、如急雨???????? 2、如私语???????? 3、珠玉落盘???? 4、花底莺语????? 5、冰泉冷涩????? ?? 6、银瓶乍破????? 7、铁骑突出????? 8、如裂帛??????? 描写乐声的八个比喻句 1、粗重急骤2、轻微柔婉3、清脆圆润4、宛转流畅5、阻塞压抑6、激越奔涌7、高亢雄壮8、短促急迫雄浑、激昂、大气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除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其他的描绘方法?一:大量运用比喻。(划线处)二:叠词传神。(椭圆处)三:叙议结合,曲中含情。(方框处)琵琶女演奏四:正面、侧面结合。写作技巧总结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彩浓厚。 似诉平生不得志。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铁骑突出刀枪鸣。------“抑郁曲”(前奏曲)----“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2、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它们在诗中都起了什么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诗人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情之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被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点明寂寞悲凉的心情。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优美动人。 我国古代诗人有以美人作比的传统,大都比的是美丽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比如屈原的《离骚》的“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指的是 。而象作者这样自比地位卑贱的 是较少见的。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楚怀王乐女 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遭遇作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诗人把她视为自己的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人哭己,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伏尔泰曾经说过:“美是能够引起惊叹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感知了美,品味了美,惊叹于《琵琶行》的美,今后也让美成为我们的追求根植于心,感受美的温馨,寻觅美的倩影,让语文学习成为飘溢芳香的美的天地。闻声作叹息《琵琶行》结构图月夜弹琵琶凄凉话身世满座皆掩泣却坐促弦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翻作琵琶行月夜听琵琶歌女的身世诗人的感受故事情节 明线(实)感情波澜 暗线(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