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季版)《〈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5 15: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四十而不惑(
)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
)
(2)四十而不惑(
)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则殆(
)
(5)逝者如斯夫(
)
(6)吾日三省吾身(
)
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翻译句子
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
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呢?
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
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积累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
罔:
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__
(9)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___
(10)博学而笃志
笃:
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各体现在文中哪几章中?试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4.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人生道理?请分别加以概括。
问题三:背诵全文,积累成语。
5.总结归纳《论语》中出现的成语。
当堂达标训练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汉字。
曲gōng(
)
四十而不huò(
)
学而不思则wǎng(
)
一dān(
)食
博学而dǔ(
)志
思而不学则dài
(
)
2.课文默写。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动词,吃饭)
B.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二)精段阅读
阅读1—5章,回答下面问题。
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思而不学则殆(
)
5.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五十而知天命
6.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第三章中,我们知道“而立之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我们常说50岁已过半百,而60岁则称为________,70岁称为________之年,八、九十岁高龄则称为_______之年。
8.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能力通
(一)能力拓展提升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9.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二)挑战自我潜能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yuè
xǐng
huó
yòu
wǎng
dài
2.(1)生气,发怒。(2)迷惑,疑惑。(3)
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有害(5)流逝(6)自我检查,反省。
3.(1)学了知识,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2)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课堂探究
1.(1)愠:生气,发怒。
(2)说:同“悦
( http: / / www.21cnjy.com )”,愉快。(3)省:自我检查,反省。(4)信:真诚,诚实,诚信。(5)罔:
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殆:有害(7)好:喜欢,爱好。(8)乐:以……为乐趣。(9)逝:流逝
(10)笃:忠实,坚守。
2.
(1)人家不了解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三十岁能独立做事;四十岁能通达事理(3)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4)(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5)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课文主要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生追求。
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个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朋自远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不亦乐乎?(2)对富与贵的追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堂达标训练
1.肱




殆2.(1)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
其不善者而改之(4)
博学而笃志3.C(乐:以……为乐趣)
4.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诚信。殆:有害。5.C(C项中的“而”表转折,其它项的“而”表顺承)
6.这三个方面是: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7.60岁则称花甲;70岁则称为古稀;八九十岁高龄则称为耄耋。
8.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9.“女”通“汝”,读rǔ,作“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10.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11.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12.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3.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我认为生活中的“君子”,应该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为民安其居,不依附权贵,不欺弱畏强,善待朋友,尊老爱幼,就像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14.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温故”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所学,要时时温习,要真正的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证实了,掌握了,这时才可以说你已经把这门知识学到手了,二是学习要打主动。学过的东西要常常温习。温习旧的,对新的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温故的基础上通过领会贯通,通过举一反三,通过比照分析,通过联想分析,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启示,从而进入新的境界,掌握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学而无穷,学而无厌,常学常新,常有心得体会,常有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