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外交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
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怎样倡导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怎样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怎样争取了良好的周边和平环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1、想一想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2、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内容?
学生: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3、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学生: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教师:4、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学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5、议一议新中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生:新中国成立时:①国际形势: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②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享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1教育网
二、出席亚非会议
教师:1、亚非会议上出现的危机是什么,周恩来怎样解决的,结果如何?
学生:一些国家的代表或因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或因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在发言中对新中国进行攻击,使会议一度出现紧张气氛。21·cn·jy·com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2、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遭遇相同;任务与要求相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教师:3、议一议5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学生:(1)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
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教师: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教师: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学生:美国的阻挠
教师:3、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① 国际: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② 国内: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教师:4、议一议中国恢复联合国的时间、意义?
学生:1971年10月25日;(1)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5、1968年8月初的竞选演说中预言,不管谁是今后四年或八年的总统,“到头来必须同一个超级大国的共产党的中国的领导人谈判”。8月9日向记者发表谈话时又说,他“将会访问中国,如果中国肯发给我签证的话。我认为我们今后八年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
问题:上述材料中,尼克松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学生:美国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教师:6、问题:美国为什么也想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学生:(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教师:7、说一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学生:“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教师:8、议一议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学生:(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国际形势的变化
教师:9、议一议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及世界有何影响
学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四、外交工作的重的进展
教师:1、议一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的进展的原因?
学生:(1)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结果。
教师: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学生:2001年6月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五、课堂小结: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全方位和平政策的提出和运用,使中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上,这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2·1·c·n·j·y
巩固练习
1.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中印双边谈判 B.周恩来访印度、缅甸时
C.万隆会议 D.尼克松访华
2.1972年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A.卡特 B.尼克松 C.基辛格 D.克林顿
3.1955年亚非国家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北京 B.雅加达 C.日内瓦 D.万隆
4.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A.1972年2月 B.1979年1月 C.1972年9月 D.1953年12月
5.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时间是( )。
A.1999年12月 B.2004年5月 C.2000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议一议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5.ABDBD
6、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启示:
(1)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14课练习
一、选择题1.图片形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瞬间,留下历史事件的痕迹。下列四幅图片定格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毛泽东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我们)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谈成”的直接结果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世纪*教育网
3.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周恩来总理以其高超的谈判艺术与外交成就享誉海内外,周总理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分歧,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团结与合作。此次会议是( )
A.亚非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华盛顿会议21*cnjy*com
5.1955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人是( )
A.邓小平 B.周恩来 C.乔冠华 D.陈毅21cnjy.com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A.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第28届联合国大会www.21-cn-jy.com
7.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由中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霸权主义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打击恐怖主义
8.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③④⑤
9.1979--198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金额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③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出处:21教育名师】
10.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于( )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来源:21cnj*y.co*m】
12.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1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场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场会议是
( )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3.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21·cn·jy·com
14.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外交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c·n·j·y
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你认为“梅开三度”包括(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版权所有:21教育】
二、材料解析题
16.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
材料四: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从材料二中找出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
(4)材料四中的“它”指哪一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哪座城市承办过该组织的会议?
www-2-1-cnjy-com
17.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 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 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2-1-c-n-j-y
1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如图3
请回答: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间是什么时候?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尼克松回忆录说,照片中“当我们的手相握时……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并谈谈你对国与国之间关系变化的认识。
(3)材料三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三则材料,给他们一个共同主题名称。
21*cnjy*com
第14课答案
1.A 2.C 3.C 4.A 5.B 6.B 7.A 8.A 9.A 10.B 11.C 12.B 13.C 14.B 15.D
(1)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尼克松访华.
(3)“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4)亚太经合组织;上海. 21教育网
17、(1)新中国的成立.
(2)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改革开放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1)1954年.
(2)中美对抗结束,中美友好交往时代开始.认识: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等.
(3)1978年以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变化原因:改革开放.
(4)新中国的成就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9张PPT)
第14课
外交成就
中华书局版 八下
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怎样倡导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怎样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怎样争取了良好的周边和平环境
在旧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1、想一想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内容?
3、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周总理访印时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1954年6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4、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5、议一议新中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①国际形势: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②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享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二、出席亚非会议
1、亚非会议上出现的危机是什么,周恩来怎样解决的,结果如何?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看书P81页回答问题
一些国家的代表或因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或因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在发言中对新中国进行攻击,使会议一度出现紧张气氛。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会议第一天,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
看材料回答问题
2、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意思?
同:
异:
遭遇相同;任务与要求相同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3、议一议5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1)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美国的阻挠
(看书P81-83页请思考)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在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① 国际: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② 国内: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3、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世界最先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苏联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
乔冠华(团长)
黄华(副团长)
1971年10月25日
(1)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议一议中国恢复联合国的时间、意义?
尼克松
5、问题:上述材料中,尼克松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1968年8月初的竞选演说中预言,不管谁是今后四年或八年的总统,“到头来必须同一个超级大国的共产党的中国的领导人谈判”。8月9日向记者发表谈话时又说,他“将会访问中国,如果中国肯发给我签证的话。我认为我们今后八年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
美国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6、问题:美国为什么也想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7、说一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1.试探之旅—
2.铺垫之旅—
3.破冰之旅—
4.成就之旅—
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握手。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的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材料一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
8、议一议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材料四:中美建交后,双方承诺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
材料三: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材料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外交的僵局,解除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把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联成一体。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9、议一议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及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一: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世界:
中国:
4.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3.带动了众多西方国家(包括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2.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70年代的中国主要外交成立: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1)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结果。
1、议一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的进展的原因?
四、外交工作的重的进展
2001年6月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6月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50年代的
外交成就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外交成就
成立一周年时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板书设计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巩固练习
1.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中印双边谈判 B.周恩来访印度、缅甸时
C.万隆会议 D.尼克松访华
2.1972年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A.卡特 B.尼克松 C.基辛格 D.克林顿
A
B
3.1955年亚非国家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北京 B.雅加达 C.日内瓦 D.万隆
4.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A.1972年2月 B.1979年1月
C.1972年9月 D.1953年12月
5.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时间是( )。
A.1999年12月 B.2004年5月
C.2000年12月 D.2001年12月
D
B
D
6、议一议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启示:
(1)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