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提升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摩平(mā mó)
逮住(dāi dǎi)
圈养(juàn quān)
醉醺醺(xūn xiōnɡ)
三、选词填空。
1.凡卡( )回到爷爷那儿去,因此给爷爷写信。在信中,他( )地哭诉:“我的生活没有( )了。”寄完信后,他满怀( )睡熟了。(指望 渴望 希望 绝望)
2.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暖和的( ),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喷香的( ),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美丽的( ),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慈祥的( )。(奶奶 烤鹅 圣诞树 火炉)
四、扩句。
1.鲁滨孙吃到了粮食。
2.喇叭声与喧嚷声汇成一片。
3.雪花落在头发上。
五、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根据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1.守信是 ,不应该随意虚掷。
仿写:
2.只有那些 的人,才能熬过黑暗, 。
仿写:
六、用直线将作品、作者及作者的国别连在一起。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契诃夫
美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
笛福
俄国
《凡卡》
安徒生
英国
《鲁滨孙漂流记》
马克·吐温
丹麦
七、课内阅读。
凡 卡(节选)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
2.
读画线的句子,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3.这是文中的一段插叙。你觉得凡卡在乡下的生活是怎样的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插叙这些事情。
八、课外阅读。
不服输的老人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逮(děi
dǎi)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chā chà),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起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qīn qǐn)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侵蚀( ) 憔悴( )
反义词:消瘦( ) 古老( )
3.你从这两段话中,体会到这位老人是怎样的人
4.你知道这位老人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吗
九、妙笔生花。
自由选择下列主题中的一项,写一篇习作。
1.任意选择本组课文中的一篇,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见的或听到的历险的事。
参考答案
一、橱窗 硬币 撇嘴 裙子 生锈 吭声 打搅
匣子
二、mā dǎi juàn xūn
三、1.渴望 绝望 指望 希望
2.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四、1.鲁滨孙吃到了自己种出来的粮食。2.汽车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一片。3.洁白的雪花落在小男孩乌黑的头发上。
五、1.财宝 守信是一叶扁舟,坐着它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勇敢镇定 迎来光明 只有那些勤奋努力的人,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六、《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麦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凡卡》—契诃夫—俄国 《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
七、1.爷爷带着凡卡一起去砍圣诞树。 2.爷爷是一个既幽默风趣又乐观的老人。 3.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充满快乐,还有爷爷的呵护关爱。
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虽然是苦的,但是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
八、1.dǎi chā qīn 2.腐蚀 疲惫 肥胖 年轻 3.老人是个不服输的硬汉。(提示:抓住第2自然段中的“愉快而不肯认输”,可知老人是个不服输的硬汉。) 4.《老人与海》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