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6 10: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庇护(bì)
归宿(sù)
裸露(lǒu)
不容置疑(zhì)
B.歧路(qí)
干涸(hé)
徘徊(huái)
慷慨大方(kǎi)
C.滑稽(jī)
啮齿(niè)
挑衅(xìn)
相形见绌(chù)
D.雾霭(ǎi)
深邃(suì)
狩猎(sòu)
莫衷一是(zhō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判断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而不应该依靠道听途说。
B.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认识玉峰,你会感受到宇宙沧海桑田的神奇造化。
C.王刚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果断地扶起跌倒的老奶奶,这种精神得到路人的赞许。
D.我们取得三连胜,是非常可喜的,但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要盲目沾沾自喜。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B.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C.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
D.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4.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3分)
(1)雾霾天气频频发生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的原因。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具有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非常大。(3)研究表明,颗粒物直径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所以,这种细颗粒物一旦吸附在肺泡上,就很难排出,所以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如雾霾、水污染、垃圾成山等。请以“我希望……”为开头,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的渴望。(6分)
我希望,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灰灰的雾霾,让鸟儿自由地翱翔;我希望,


;我希望,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沙漠中有种树,叫胡杨。
。它不愧为树中的伟丈夫。
①对于温润的生活,它是不屑的
②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
③它干粗叶密,能最大限度减少蒸发,保持水分
④这种树绝不是一般的树,它立身沙漠,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⑤它为沙漠而生,如骆驼一样,只能在沙漠这种极端气候中存活
7.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第三期主题是“环保”。假如你是本期校刊的主编,请完成下列任务。(7分)
(1)结合本期校刊主题,仿照示例,再拟写两个栏目的名称。(2分)
栏目名称一:聚焦热点
栏目名称二:
栏目名称三:
(2)校刊有一个固定栏目,名为“聚焦热点”,请你为本期校刊设计两个讨论话题。(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期校刊将安排一幅漫画(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漫画的寓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敬畏自然》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②……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③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8.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何理解“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一句中的“器官”能换成“人”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鱼王的诅咒


岳家村是靠近河边的小渔村,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捕鱼习俗。很多开发商想要开发这里,但岳家村的村民都不同意。最近,村里要举行传统的“渔夫王”比赛。这项比赛在当地流传了数百年,但有几十年没有举行了。关于这个“渔夫王”的比赛,村子还流传着一个“鱼王的诅咒”:村民捕鱼的渔网必须大于三指宽,否则将遭到报应。
  司马子鉴是联合国的民俗学家,他得知“渔夫王”比赛再次举行后,特地来到岳家村,准备用录像机把这个快要失传的民俗记录下来。
  村长向他介绍说,获得“渔夫王”称号的人将拥有一个叫“鱼翅孔”的河湾的使用权,直到产生下一位“渔夫王”。司马子鉴当时就隐隐有种不祥的感觉。
  果然,先是比赛前一天,一个叫水生的选手,吃鱼时被渔钩钩掉了半个舌头;接着是一个叫九福的小伙子在比赛时突然摔倒,背上竟插了一把渔叉!最后,居然还有一名擅长水性的渔夫淹死在了河里。
  司马子鉴怀疑是有人在搞鬼,但村长肯定地说:“这是鱼王的诅咒。岳家村世世代代只能用三指宽的渔网,网眼大于三指,才可以留下小鱼苗!但这两年有些渔民不择手段,捕鱼用上了细网,还用电烧、用炸药炸!越是这样,鱼就越少。这些人一定违反了约定,所以受到诅咒,遭受河里的鱼所遭受的伤害。”
  很快关于“鱼王的诅咒”应验的说法,在村里蔓延开来,大部分选手主动退出了比赛。参加最后一天的比赛的,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村长的儿子岳泳、另一个是从城里来的小伙子毛波。
  最后的决赛是“抢鱼王鸭”,村长把一只鸭子投到河心,谁抢到了鸭子,就成为“渔夫王”,可以拿鸭子去鱼翅孔的河底跟鱼王交换象征“渔夫王”权力的鱼王骨。
  岳泳和毛波跳入水中,争先恐后地朝鸭子游去。那鸭子一见有人来抓,脑袋一伸,向水里钻去了。两人都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
  大伙儿都希望岳泳获胜,提心吊胆地盯着水面,但先冒出水面的居然是毛波!他一只手抓住刚刚脱身的鸭子,得意洋洋地说:“快宣布吧,我是‘渔夫王’!”
  这时司马子鉴突然想起,在来村子的前一天他曾在镇上看到过毛波,他马上指着毛波喊道:“不能让他成为渔夫王,他跟城里的开发商约好了,夺得鱼翅孔后就把它卖给开发商!之前几人受伤也都是他搞的鬼!”
  村长呆立半晌,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挤出几个字:“完了,完了……”,大伙也都沉静了下来。毛波见无人答话,就大声说:“就算你们不说,我也知道,等我去鱼翅孔的河底取出鱼王骨,这鱼翅孔就是我的了!”
  毛波兴奋地一个猛子朝鱼翅孔扎下去,但过了二十分钟,水面上依然一片寂静,不见他上来。
  村长派人潜水下去,却发现毛波因为不熟悉鱼翅孔下的暗礁,头被卡在了两块礁石间的缝隙里,淹死了。
离开岳家村的时候,司马子鉴对村长说:“现在我真正明白了‘鱼王的诅咒’的含义:
。”
12.文章开篇为什么要交代“很多开发商想要开发这里,但岳家村的村民都不同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村长再次组织已中断几十年的“渔夫王”比赛,有什么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的标题“鱼王的诅咒”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司马子鉴最终真正明白了“鱼王的诅咒”的含义,请结合文意在结尾横线上写出这一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青海湖冬景
冯文超
  ①青海湖的冬天也是美丽的。
  ②虽没有了无边无际的葱绿的大草滩和大片的热烈金黄的油菜花,没有了铺天盖地欢叫的密集的候鸟,连那沁人心脾的蔚蓝湖水也被冻成了一个透明喑哑的休止符,默默地躺在那里。湖边的山峰覆盖着雪顶,也是静静伫立着。风在结冰的湖面上呼啸而过,繁茂季节的一切热闹和喧嚣都好像停止了一样。可是,仔细观察,生命没有停息,尽管是三九寒天,有水流在冰层下涌动,有鱼在里边游走,更有热情的环保者呵护青海湖,叫你感受到它那另一种非凡魅力。今天,又有许多环保志愿者来和渔政管理人员一起巡湖,清除偷渔者偷偷布下的渔网。
  ③走在宽阔的冰面上,你才知道,是戈壁滩上吹来的一阵阵灰沙,把湖面污染成灰暗的了。擦去尘埃,会看见明亮的冰面,蓝里透白,像上等的昆山之玉,很好看,里边的浪花冻住了,像窗上凝结的无数霜花一样,令人叫绝,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美与丑好像总是共存的,湖面上有许多冰窟窿,每个都露出黑黑的一根渔网线,这是偷渔者留下的标志。湖上的渔政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就用钢钎凿冰,要把那些渔网清除掉。一时,冰屑乱飞,翻起的冰块是淡绿色的,冰冻得并不厚,只有半尺左右,活水哗哗喷涌出来,大家把露在外边的网绳一点点拽动,长长的尼龙网被拉出来了,第一条挂在网上的湟鱼出现了,有一尺多长,甩着尾巴。人们一阵惊呼,接着,又是一条……
  ④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用剪刀剪破网线,把鱼放进涌出的湖水中,看它欢乐地摆着尾巴游回去,大家心情非常宽慰。我站在那里观看,仿佛第一次觉得湟鱼是那么可爱,黑褐色,无鳞的身体滑溜溜的,上边有着一层黏液,黑黑的圆眼睛望着你,那么天真无邪又无助的样子。唉!现在湖里见不到大鱼了,最大的也就这尺把长的,它一年才长一寸。由于滥捕滥捞,都濒临灭绝了。
  ⑤这个冰窟窿中的鱼放生完了,大家又奔赴另一个冰窟窿,这些被称为“鱼狼”的偷捕者,往往是骑着摩托车夜间出动,凿开冰窟窿,撒下网,留出网线,然后再过一两天,等到夜间来收网取鱼。
  ⑥第二个冰窟窿让志愿者们上了当,看着那里有根假网线,费了好大劲刨开湖冰,只是一根不长的网线放在那里做样子,这些鱼狼很狡猾,故意在一些离岸边很近的冰窟窿里放一些假网线来麻痹你。志愿者们对所有放网线的冰窟窿不管真假,一个都不放过,大家脱了羽绒服,轮流用钢钎凿冰。
  ⑦太阳升起来了,湖面上金光闪烁,有人用手机放起了欢快的歌曲。等到下午,十几个放有网线的冰窟窿都被凿开,放生上百条湟鱼,收缴了七八条尼龙渔网,那网眼很小很细,连寸长的鱼也不会放过。偷渔者真是黑心到家了。
  ⑧我想起10年前看过媒体刊登的一张卫星照片,明净的青海湖已经由单一大湖断裂成一个大湖和几个小湖泊群,像一个蓝碗被摔成几片,令人痛惜,这是生态恶化的信号。经过这些年的治理,青海湖的水位在盈盈上升,游鱼也多了。最让人惊喜的是,几年前,从远处飞来了上千只大天鹅,落到湖边的湿地上过冬,给青海湖增添了另一道风景。
  ⑨湖边冒起一股浓烟,那是大家把偷渔者的渔网焚烧了,白色烟云升在空中,像一朵怒放的花。
16.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连那沁人心脾的蔚蓝湖水也被冻成了一个透明喑哑的休止符,默默地躺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美与丑好像总是共存的”,结合第③段说说作者所指的“美”“丑”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⑧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认为文章结尾段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是否吻合?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假如要在青海湖畔设立警示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拟写一则警示标语。(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守护自然,能营造优美的环境;守护善良,能展现人性的光辉;守护诚信,能传播传统的美德;守护真诚,能传送炽热的情怀……一切美好的,有益于自己、他人或社会的,我们都应该去守护。请以“守护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B(A.裸露luǒ
C.挑衅
D.狩猎shòu)
2.C(“众目睽睽”是贬义词。)
3.D(A.“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B.“水从哪里来”后面用问号。C.“极其渊博,无所不知”中的逗号应为顿号。)
4.(1)将“的原因”删去。(2)在“输送距离远”后面加上“等特点”,或把“具有”删去。(3)本句没有因果关系,把“所以”删去。
5.示例: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鱼儿快乐地嬉戏;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不再堆积成山的垃圾,让人们健康地生活。
6.④②③⑤①
7.(1)示例:自然掠影
科技之窗(2)示例:①如何处理农田中的秸杆问题?②如何让“南水北调”的水源更洁净?(3)因为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重病缠身。
二、(一)8.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9.通过列举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来印证“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的观点。
10.人类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我们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惩罚我们;我们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不能换,因为“器官”与下文的比喻相呼应,能增强文章的连贯性,突出了“我”与宇宙关系的紧密性。
(二)12.交代事情的缘由,为下文争夺“渔夫王”等情节埋下伏笔。
13.一是为了强化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是以此推选出保护岳家村的领头人,有利于保护村庄不被开发商掠夺。
14.“鱼王的诅咒”是指“村民捕鱼的渔网必须大于三指宽,否则将遭到报应。”这个诅咒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也有积极意义,意在警示人们,在捕鱼时要注意保护地方的生态平衡,不要滥捕滥杀。
15.示例:人如果太贪婪,最终会得到应有的下场。
(三)16.“休止符”不仅形象地呈现出青海湖的形状,同时还含有青海湖因水面冰冻而停止流动的意思。
17.“美”指青海湖冰面“蓝里透白,像上等的昆山之玉”和青海湖里的浪花“像窗上凝结的无数霜花”。“丑”指的是偷渔者的黑心,“湖面上有许多冰窟窿,每个都露出黑黑的一根渔网线,这是偷渔者留下的标志。”
18.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出通过治理,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观。
19.示例:我认为是吻合的。湖边冒起的浓烟,“像一朵怒放的花”,这不仅表现出对偷捕者的谴责,还表现出“我”作为环保志愿者因清除了偷捕者放下的网线,并将鱼放生后的喜悦心情。
20.示例:别让湟鱼灭绝,别让青海湖变成死湖!
三、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