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单元检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单元检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6 10: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名句默写。(6分)
(1)长风万里送秋雁,
。蓬莱文章建安骨,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3)如画的残阳,常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有借“斜晖”诉衷肠,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节] [频]洲”;有以“夕阳”衬游子,如“

”。(用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句子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摒弃(bìng)
晋察冀(yì)
以身殉(xùn)职
狭隘(ài)
B.鄙(bǐ)薄
嫉(jì)妒
强聒(guō)不舍
热忱(chén)
C.骈(pián)进
迥(jiǒng)异
赫赫(hè)战功
调素琴(tiáo)
D.胸襟(jīn)
芥蒂(tì)
清心降(xiáng)火
德馨(xīn)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3分)
(1)她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她一直心无旁鹜地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改为
(2)在这个案件中,司法者的威信与良知遭到了亵读,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
改为
(3)国内柴油批发价均价出现下跌的同时,也让柴油市场的“油荒”初现缓解迹相。
改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默默奉献,拈轻怕重,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称赞。
B.有志向的创作者在亲近观众的同时也引领观众,甚至创造观众,这是所有艺术家的不二法门。
C.有的人把刷牙当做一项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不愿为刷牙多挤出一点时间。
D.当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妨豁达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应突出个人基本道德的培养。
B.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10月份我国轿车产销量均比上月下降了0.2倍。
C.面对人口压力,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
D.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
B.王兴同学近期在校报《学园风采》《文史天地》栏目中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师生热议。
C.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开幕!”
D.全国道德模范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等无数最美人物,共同展示着时代新风和道德建设的硕果。
二、综合实践(6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1)~(2)题。
《华西都市报》报道,5月2日上午,网友“RIKASHIN可心”通过微博曝光游客不文明行为,从他上传的5张图片可以看出,“路培国一游”字样分别于2012年10月1日、2015年4月30日出现在武侯祠博物馆的石碑、石兽和石刻上。
(1)针对国人外出旅游到处刻字的现象,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引导国人文明游览,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3分)
(2)针对下列图片中女子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请你观察之后,任选一幅图片,对其中的女子进行劝说,你会怎样说呢?(3分)
图1:一女子正准备捞取观赏池中的金鱼
图2:一女子正蹲在石凳上
三、阅读与理解(4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三五之夜。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无案牍之劳形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文中认为判断“陋”与“不陋”的标准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2分)
(三)阅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选段,完成14~17题。(9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节选)
周国平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14.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强调“心中充满感动”,结合原文,说说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要有精辟的论点,还必须有充足的论据。选段中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请你再举出一个事例来。(2分)
16.有的同学说选文中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7.请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人应该怎样才能做到灵魂的“高贵”。(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2分)
善于欣赏别人
陈世旭
①日常生活中,我觉得还是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欣赏的好。
②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漫漫人生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A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时候是一剂良药。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温馨,还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潜能,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③因此,欣赏别人乃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鼓励。
④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B一位西班牙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⑤一个人总难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这其中也许有别人的原因,但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只能看到别人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听到别人成功就不自在,看到别人发达就不痛快;别人活得比他滋润,他心里膨胀的只是嫉妒,以至极力贬低甚至不惜造谣中伤,这其实很蠢,只能为正直善良的人所疏远。这种偏狭最终只会导致自己的性格产生缺陷,使自己陷于孤立和封闭。
⑥人活着其实都不容易。有的人好运连连,别人有的他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但背后的多少艰辛操劳、难以言喻的苦衷,有几人知道?明星如月,有闪光的一面,也有暗淡的一面,程度不同而已。真正的智者必具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欣赏别人的成功,更欣赏别人苦斗的足迹。在承认别人灿烂的同时,变自卑为自信,变不满为努力,变孤傲为谦逊,变憋屈为振奋,变失意为动力,变简单为练达……尽管最终脚下没有猩红地毯,头上没有耀眼光环,但至少活得自信而不猥琐。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会给自己的生活多添一分乐趣,可以尽可能地忘记种种不快,活得轻松。
⑦也许还该进一步说,仅仅善于欣赏别人并不够,还要善于接受他人的缺憾和不足。有人追求品位,有人安于低俗,有人深沉多思,有人头脑简单,有人学养深厚,有人浅薄无知,芸芸众生,不可能千人一面,谁也没有权力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而蔑视别人的存在。何况我们常见的许多开口闭口不离文化的名流们所谓的“品位”“深沉”“学养”,其实是掩饰其庸俗和不学无术的假象。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中“多一点欣赏的好”的理由有哪些?(4分)
20.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句作答)(3分)
我选
句,采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

21.试赏析第⑤段“这其中也许有别人的原因”一句中“也许”一词的准确性。(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0分)
那个温暖的雪夜
何昌伟
寒风飞雪中,背着简单的行囊,我从车站走下车,一股冷流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浑身瑟缩起来。一看时钟已是凌晨3点,街道上灯光暗淡,行人稀少,就连打开门做生意的小食店也打烊了,刚下车的人被早在这里等待接应的亲人接走。车站候车厅里灯火通明,除了一个来回走动的巡警和蜷缩在客椅上打瞌睡寥寥无几的旅客外,宽敞的大厅寂静无声,显得很冷清。我挑了一个位置,打开行李包取出一件厚重的衣服披在身上,准备睡上一会等天亮再赶车回家。
这一场大雪,湘南地段结冰很厚,道路封锁,车辆停滞,很多归乡的游子回家似乎成了一个大问题。接连数日,虽然广州的天气阴转晴空,但买票乘车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我很庆幸搭上了班车回道县过春节。这时候,一位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兄弟,你是从广东回来过春节的吧,你们这趟车怎么晚点这么久?”
他戴一顶大盖帽,披一件军大衣,手持警棍,英俊帅气的脸上显示出一个警察特有的气质和机智。尽管站里人不多,他的眼睛还是不停地扫向四周,注视着这里的动静,时不时有归来进站的汽车。
“看你的样子是感冒了,在广东打工适应了温暖的天气,遇上这冰天雪地有些不适应吧?不如去我的值班室暖和一下,天一亮,我去叫你。”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
“是的,路上还有余冰未融,车像蜗牛爬行一般开得很慢,比原来多用了四个小时。”我回应着又咳嗽起来,目光停留在这巡警的身上。
我随他去了值班室。值班室很狭小,里面有一张办公桌,一张靠椅,一个热水壶,一个茶杯,一本工作值勤记录册,一盆燃烧的炭火。他帮我打来一脸盆热水让我洗脸烫脚,从抽屉里取出几粒感冒药让我吞下,往火里增加了木炭,让我好好休息,然后,他关上门又出去巡视了。或许是受了风寒,倦意袭来,我一合眼呼噜睡着了。
天亮了,风住了,雪停了,我被车站里的广播声叫醒,我发觉身上多盖了一件厚实的军大衣,这一定是那巡警趁我睡熟后给盖上的,我竟然一点察觉都没有。那盆炭火燃烧得依然很旺,值班室里温暖如春。我站起来做了一个深呼吸,伸了一个懒腰,感觉浑身轻松舒服多了。走出值班室,我的目光寻遍了整个大厅没见那个巡警。
“兄弟,你是在找值班的小何吧,他和我交班回家睡觉了,他走前让我别惊动你休息,你趁早去对面搭回家的班车吧。”另一个巡警走来告诉我。
“大哥,能告诉我他的名字吗?改天,我得来感谢他。”我急切地询问。
“不用客气,这都是小事,就算你当面问他,也不会告诉你的,像这样的小事他做了不计其数。你还是早点回家,赶车要紧。”警察微笑着向我示意。
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飞雪,吹来了凛冽的北风。窗外,那飘扬的白雪如银蛇舞蹈,眼前是一片粉妆玉砌、天寒地冻的世界。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涌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陌生人的温暖,是寒冬里一团燃烧的烈焰。
2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3.文章第一段在内容、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4.请概括这个年轻巡警的性格特征。(2分)
25.“那位好心的巡警”仅仅是为“我”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为什么“我”觉得“一股暖流在心中涌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2分)
26.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的“温暖”体现在哪里。(2分)
四、写作(50分)
27.中国有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直以来,人们对这句话及其包含的人生态度,颇多非议,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以“我看‘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1)对此可以酣高楼
中间小谢又清发
(2)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C(A项“冀”应读“jì”;B项“嫉”应读“jí”;D项“蒂”应读“dì”,“降”应读“jiàng”)
3.(1)“心无旁鹜”的“鹜”改为“骛”;(2)“亵读”的“读”改为“渎”;(3)“迹相”的“相”改为“象”。
4.A(“拈轻怕重”的意思是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与句意不符)
5.D(A项语序不当,应将“培育”与“践行”互换位置;B项下降不能用倍数;C项成分残缺,应在“人口老龄化”后加上“行动”)
6.B(将两个书名号均改为引号)
7.(1)示例:①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请不要弄脏她美丽的衣裳。②把美的记忆带走,把美的心灵留下。(2)示例:图一:阿姨,你好!这池中的小金鱼确实可爱,也许你太喜欢它们了,所以想从中捞取一些,但这样做一是太危险,二是这池中的金鱼是让你欣赏的,是不能捞取的。我想,还是让小金鱼自由快乐地生活吧,不要打捞它们。图二:阿姨,你好!你也许忘了,这石凳是供人坐的,可是你现在却改坐为蹲,你是舒服了,石凳会不同意的。你还是坐在上面吧,那样石凳会竭诚为你服务的。
8.C (改为“以霜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9.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0.(1)出名(2)指示代词,此,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
11.D(A、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和例句都为“结构助词,的”)
1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13.文中判断“陋”与“不陋”的标准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居住在房子里的人的道德是否高尚。(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
14.为这位少女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读书,保持着纯正心灵的追求而感动。
15.示例:如“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
16.不能。该段从反面论述了人在年轻时容易被诱惑以致灵魂日益萎缩空虚,从而论证了论点。并表达作者的期望。这样论证结构很完整。
17.示例:有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18.善于欣赏别人或生活中要多一点欣赏。
19.①欣赏别人乃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鼓励。②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③欣赏别人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④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会给自己的生活多添一分乐趣,可以尽可能地忘记种种不快,活得轻松。
20.A句采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欣赏和鼓励别人的重大作用——能给人以抚慰、温馨,还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潜能;化抽象的道理为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B句采用道理论证。引用学者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增强了说服力。
21.“也许”表示估计、推测的意思,论述了人总难与别人相处,可能有别人的原因。语气委婉不绝对,使表达更为严密,更为全面。
22.雪夜,受了风寒的“我”在车站等车,一个年轻巡警主动给“我”提供驱寒、暖身之处,令“我”感动不已。
23.内容上:环境描写,交代大雪纷飞的天气带给“我”的影响,烘托“我”生病时凄清孤独的心情,为下文巡警的帮助做铺垫。结构上: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4.尽职敬业,帮助他人,富有爱心,做善事不求回报。
25.(1)他在“我”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打动了“我”的心;(2)他的善举感染了“我”,让“我”明白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要出手帮助他人。
26.(1)那个巡警为“我”提供暖身之处;(2)那个巡警微小的善举,在寒意渐浓的季节温暖人心。
27.例文引路:
我看“这山望着那山高”
◎米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尽皆知的一个熟语,常被用来比喻得陇望蜀、见异思迁的处世态度,一直为人所摒弃。但从新时代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我们会发现它正反映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有其可取的一面。
有人说,人生就好比是登山。这种说法虽不新颖了,但比喻却十分恰当。在登山过程中,停滞于山脚下就望而却步的人是不多的,但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表现在经过一番努力,有了一定收获之后的人生态度:有的故步自封,安于一隅;有的锐意进取,不断地以终点为起跑线,看到了“那山”更高。假如他故步自封,他就无所收获;唯其锐意进取,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铸就生命的另一片辉煌。
我们都不会忘记,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1960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过五关斩六将,登上冠军领奖台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已是世界冠军了,平生壮志已酬。”错也!正是这种“小富则安”的思想,使他不能像庄则栋那样蝉联三届世界冠军,创造更多奇迹。而居里夫人在得到诺贝尔奖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很多人劝她“该休息了”。然而,居里夫人认为:“我一生的幸福就是不断地奋斗!”正是不甘满足的心态的激发,才有了钚元素的发现,才有了她对全人类又一次伟大的贡献。梁凤仪,这个香港商界女强人,当年因引进菲佣而声名鹊起,后不安于商场的成功,创作了大量小说。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然而她仍不满足,后来她又亲自导演将作品搬上银幕。今天,当我们看着《归航》、《昨夜长风》这些电视剧时,是否听到了她的“我永不满足”的呐喊呢?
由此可见,“这山望着那山高”受到的贬损其实是传统因循守旧思想的体现。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应当改变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公正态度,在登上“这山”的山顶后,不妨迈步登上“那山”更高的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