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单元检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单元检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6 10: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shèn(
)景
pì(
)睨
shū(
)忽
chàn(
)水 
zhàn(
)着
俯kàn(

阔chuò(

shù(
)洗
2.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连亘(

争相斗妍(

桑梓(

恐吓(

腆(
)着
矫(
)首
一泓(

气喘吁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孔乙己对那些嘲笑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B.爸爸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大概是最近在工作上又有不顺心的事吧!我们要理解他。
C.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D.虽然大火已经烧到了他的衣服,但是他还是坚定地趴在那里,纹丝不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C.电冰箱生产效率高,于是一哄而上,争相制造,一时间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伪劣产品。
D.一个人能否有作为,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理想抱负,是否刻苦努力,还要看机遇与环境怎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B.“你想的美!”他笑着说:“我还没去过呢。”
C.货架上摆着很多种水果:梨呀,苹果呀,橘子呀,香蕉呀。
D.“希尔顿综合症”正在我们的“80后”“90后”滋生蔓延,因而如何让他们能“合理地做人,健康地成长”,就成了一个摆在许多中国“富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
6.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编写的《虞初新志》。
B.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C.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河夫。
二、综合实践(6分)
7.假定现在你就是某一商品推销公司的职员,企业主管安排你去做这种商品的市场行情调查,你将做哪些准备及调查后的工作呢?(3分)
8.调查结束,向全体同学展示调查成果时,可以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展示?(3分)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0.范仲淹的《渔家傲》写了怎样的景?抒了怎样的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B.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C.百千犬吠
遥闻深巷中犬吠
D.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12.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出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三)阅读《变色龙》选段,完成15~18题。(8分)
变色龙(节选)
契诃夫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15.对于同一条狗,警官的评价前后不同,他的根据是什么?(2分)
16.本文段写警官对狗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7.“我要拿点颜色出来”这个“颜色”的意思是:
。(2分)
18.文段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其中“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这几句话,反映了警官怎样的心理?(用一句话来回答)(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0分)
一袋父母心
谢素军
那年,我在一所大学做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自己的孩子。
但有一位学生,他感到特别失落,因为四年过去了,父母竟然从没有来看望自己一次。就为这,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往家里写信,希望父母能够来学校看看自己。
临近毕业了,家长们来学校看孩子也更勤了。而那个来自陕北山区的学生,依然坚持给父母写信,希望他们能够来大城市看看,来学校看看。
我决定帮帮这个学生,便私下找到他的档案材料,拨打了一个固定电话,那是他家人的联系方式。我说,找某同学的父亲,对方一阵方言,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便挂了电话。
看来,在他的大学生涯里,是没有机会等到父母来看望他了。虽然嘴里不说,但我心里却特别怜惜。
毕业典礼那天,学院一片热闹,几乎所有学生的父母都来了,他们都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自己的孩子庆祝。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靠在墙边,直到夜色来临。
我怎么也没想到,当欢快的同学们准备离开学校,结束这场典礼的时候,远在陕北的那对父母竟然到了,衣衫褴褛,却激动万分。
我听了许久才反应过来,他们叫我谢老师,用的是陕北方言。我说是,然后紧张地喊他,快过来,你爸妈来看你了,快过来。
所有人都走了过来,因为他们都看见,这对老人衣服破旧,十根脚趾头几乎全裸露在鞋子外面,两根拐杖,一个破包,显得特别刺眼。
他们竟然是走路来的,从陕北山区,到这座沿海大城市,整整四千多里路,他们该是走了多久啊。
那个孩子“砰”的一声跪在地上,几近哭喊,大!娘!像被传染了一样,所有的学生都跟着跪了下来。
他们是一路乞讨过来的,因为贫困,买不起车票,更舍不得住宾馆,吃饭店。而更让所有人辛酸的是,两位老人只是简单地说了两句话——我们就来看看孩子,看了就走。然后,留下那个破包裹给孩子。
我紧张地接过来,手却还是忍不住颤抖。包掉在地上,散落一地的零钱,那是他们一路乞讨得来的钱,却舍不得花一分,全留给了孩子,自己却坚持要走回去。这哪里是一袋零钱,分明就是一袋热忱的父母心,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心。
我特别后悔,因为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打的那个电话,是离老人家一百多里的一个小卖铺的电话。小卖铺的人把我的电话转告给了老人,他们以为毕业那天,父母必须去看望孩子,所以当天便背上行李,徒步出发。
他们那里根本就收不到信,这个孩子之所以坚持写信,只是一种心理的安慰。从那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再以为自己足够了解一个人,也不会轻易地去做一件自认为对的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4期,有删减)
19.这个孩子四年来坚持写信的原因是什么?(2分)
20.文中的“我”最终有什么收获?(2分)
21.当父母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请你写出孩子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22.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2分)
23.第五段中,“虽然嘴里不说,但我心里却特别怜惜。”“我”怜惜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9分)
指路男孩
王安忆
①香港屯门有一条轻铁,沿途一边是街道,一边是山坡绿地。站台是敞开的,立着车费刷卡机。站在月台上,看闲花野草,楼宇路人。过一会儿,有电车驶来,路轨声在高远的天空下散得很远。
②头一回搭轻铁去天水围看朋友,半路上与一个小孩同行。那是个胖胖的男孩,穿一条肥大的短裤,颈上挂着八达通卡,手里提一具黑色乐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是乐谱了,是星期六上琴课或者下琴课回家。看他神情严肃、身负要务的样子很有趣,便逗他,指他的盒子说:“双簧管?”又说:“单簧管?”他先还绷着,后来就绷不住了,鼓鼓的脸颊露出笑容。第三遍猜:“小提琴?”他用劲点一下头,猜对了。于是,我们就唱一段小提琴基础课程《开塞》练习曲,与他套近乎。
③搭乘的情形比预想的要复杂。首先,同一个站台上却有多条不同方向的路线﹔其次,我们要去的天水围似乎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于是,招来新识的朋友,请他指点。他默想片刻,胖胖的手指头在路线图上指定一个点,表示是我们应乘的那路车;沿线爬行一段,停下了,表示我们需抵达的地方;停一会儿,手指头跳到另一条路线上,这回的意思是换车;然后,迅速爬行,直至天水围,停下。指点完毕,他便走开去,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
④车来了,才知道他与我们上同一路车。拥堵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有几次,我见他转着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神情,但等找见我们,却又立即回过头,看前边人的脊背。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出一个方向。顺他指点走了几步,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又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滚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好避免磕碰,就更吃力了。我们不由停下脚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使我们明白走错了。这一回,他引领着我们走到正确的站台,还是站在一段距离以外。
⑤车站月台上熙来攘往,他与我们,就像茫茫人海中的相遇相知,聚散无常的样子。等驶往天水围的轻铁靠站,小孩看我们上车,才放心离去,乘坐他自己的车。
⑥从头至尾,他基本没有说话,怕我们听不懂他的广东话,大概还怕我们笑话他的普通话,极少又极关键的几个字,是用英语说。唯有那《开塞》小提琴练习曲的旋律,为我们作沟通,于萍水中结交。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10期)
24.文中小男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并用一例分析一个性格特征。(2分)
25.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26.文章中有很多句子和最后一段画线句相照应,请找出两句,抄写下来。(2分)
27.当遇到语言不相通,而又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呢?(2分)
四、写作(50分)
28.请以“
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蜃


羼 蘸



2.gèn
yán


tiǎn
jiǎo
hóng

3.C(“异想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作为经理,制定规章制度,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不正确)
4.D(A.“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去掉“不”;C.主语不一致,“一哄而上”的主语应是厂家)
5.B(“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6.A(《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7.组建市场调查团队;明确调查的方式、内容;各小组分头调查;集中汇总整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准备成果展示。
8.手抄报、幻灯片、调查报告等。
9.D(“生活并不艰苦”的说法有误)
10.写出了边塞的寂寥景象。“衡阳雁去无留意”说明了边塞的荒无人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
11.C(A.乳:动词,喂奶/乳:名词,乳头;B.绝:极点/绝:消失;C.吠:狗的叫声;D.指:名词,手指/指:动词,指明)
12.B(这在描写方式中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宾客的表现来展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精湛)
13.(1)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好极了。(2)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3)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14.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5.狗主人身份的高低。
16.狡猾、势力、无耻的性格特征。
17.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18.本文段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反映了警官当时恐惧、掩饰等心理。
19.幻想着父母能够来看望自己,渴望父母能够来大城市看看,来学校看看。
20.从那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再以为自己足够了解一个人,也不会轻易地去做一件自认为对的事。
21.示例:我的爸爸、妈妈真的来了,这是真的吗?爸妈根本收不到我的信呀!看看爸妈,在来的路上吃了多少苦!(只要合乎当时的情景,与文章内容不抵触即可)
22.表现了“我”帮助那位学生的热心。然而却不顺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父母的出现做了铺垫。
23.看来,在他的大学生涯里,是没有机会等到父母来看望他了。
24.善良、乐于助人、负责任、热心的性格特征。
25.这个句子中,“指定”“爬行”“停”“跳到”“爬行”“停”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孩给我们指路时的情景,体现了男孩乐于助人和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26.示例:①他用劲点一下头,猜对了。②指点完毕,他便走开去,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③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出一个方向。④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使我们明白走错了。
27.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成理就行。示例:我会竭力搜寻自己所会的语言,边说边用手语;或者是寻找能够与对方想交流的人,作为翻译。
28.例文引路:
“大勇”的父亲
山东省邹平县
赵子航
“二柱竟然和一个孩子一般见识。”
“小孩子之间吵架拌嘴,一个大人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打人家的孩子呢?”
“是啊!这要是小山的父亲来了还不和二柱理论一番?”
“哎,说曹操曹操就到,小山的爹来了。这下有好戏看了。”
看到父亲来后,我更感到委屈了,一定要让父亲给我出这口气。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父亲不但没有给我出气,反而训了我一顿,并且对二柱说:“小孩子打仗,就应该好好教训一下,要不这孩子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呢。”然后,拉着我就往回走。
这时,村民就说开了。“看来,孩子还是应该让他长得壮一点,结实一点,否则以后还真顶不住门户。”听了这话,我不禁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二柱。的确是没法比较,父亲不但身材单薄,而且矮小;二柱却头大胳膊粗,身材庞大,浑身有劲。
“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出气?”
“你不懂,一个勇敢的人,并不是只靠打仗来体现的,更重要的是靠人品,靠正义、正气。”
“哼,你不要讲大道理了,你知道打不过他,所以才给自己找借口。”
爸爸听了,脸色非常难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很多人簇拥着爸爸走进了家,而且爸爸的胳膊受了伤。
“小山爸真勇敢!”
“别看他瘦小,却真勇敢,要不就让那贼逃跑了。”
“可不,那样,李老太就遭殃了。”
原来有一个贼去偷李奶奶家的钱,被发现后,没有人敢管,父亲却挺身而出,让李奶奶避免了损失。
我问爸爸:“你这么勇敢,为什么怕二柱呢?”
这时,父亲郑重地对我说:“孩子,在小事上不要计较,要懂得宽容别人;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退让。你要记住:敢于搏击是一种勇敢,但能宽容别人,则更是一种大勇。”
“能宽容别人,则更是一种大勇。”我至今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