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课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课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6 13: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毕昇司南北宋指南针阿拉伯人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唐朝宋代宋元阿拉伯和欧洲欧洲社会的变革自学提示转轮排字法活字印刷术组指南针组火药组综合组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的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学以致用材料二文艺复兴攻占巴士底狱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世界对我们中国的肯定,那么在现今社会,这些发明在哪些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呢?拓展延伸 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增加,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发达的中外交通陆路交通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发达的中外交通海路交通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发达的中外交通 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人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发达的中外交通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
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AOR;或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可。如果当时,我们的国家就是科技发明再强盛也不外传会有今天的辉煌成果吗?拓展延伸教师赠言
具有伟大的梦想,加上坚强的决心和付出努力的奋斗,才会有惊人的成就
——英国作家.马尔顿 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
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
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A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
“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3. 《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
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C4.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
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
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D5. .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术的革新D6.右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图标,与图标上方“司南”有关的发明是 (  )
A.造纸术B.火药 C.指南针D.印刷术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CC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三:为了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沙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四: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那些文化认同精神?参考答案:
(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 图二:指南针 图三:火药
(2)预兆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精神:和平交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