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6 13:59:49

文档简介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②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2-1-c-n-j-y
②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来源: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21*cnjy*com
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自信、自强、奋发创新的动力。
【教学重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学习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PPT播放斯大林遗体和赫鲁晓夫头像)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2.二十大(PPT播放赫鲁晓夫二十大发言图片)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
(>>>PPT播放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想一想:回忆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
答: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弊端:经济建设方面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PPT展示“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推广种植玉米” )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1教育网
(>>>PPT播放赫鲁晓夫下台图片)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www.21-cn-jy.com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www-2-1-cnjy-com
对赫鲁晓夫的评价:(PPT播放黑白墓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出处:21教育名师】
──尼克松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PPT播放戈尔巴乔夫的头像)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将经济改革作为重点。然而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版权所有:21教育】
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我们不正确地选择了实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戈尔巴乔夫
(>>>PPT播放“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面包”)
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从此,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八一九事件
(>>>PPT播放一系列事件图片)
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是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
想一想:八一九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PPT播放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
苏联解体
(>>>PPT播放苏联解体视频)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2·1·c·n·j·y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21*cnjy*com
(>>>PPT展示苏联到独联体的地图变化)
想一想: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答: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
动脑筋:
女孩: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男孩: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思考: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答案: 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
课堂总结
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21·cn·jy·com
四、课堂练习
1.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B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B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 的影响
4.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改革
C、“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5.读下列材料答题: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⑴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苏联解体
⑵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⑶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反思】
本课前后联系紧密,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依据本课的题目及内容编排,再根据每一篇章涉及内容的特点和地位,进行细化。这样设计线索清晰,学生易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图片、文字相互配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需更合理的分配,对学生学习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苏联改革和解体》练习
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明显
B.斯大林的去世
C.个人崇盛行
D.经济发展停滞
2.下列各项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农业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犯了主观冒进的错误
3.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 )21cnjy.com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4.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
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2006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多数民众认为苏联解体
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68%的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苏联解体的历史参与者在
回望那段岁月时,竟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普遍
想法是 ( )
①俄罗斯人想恢复往日强大的苏联
②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③俄罗斯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
④戈尔巴乔夫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5.导致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C.叶利钦掌握了中央政权 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造成局势混乱
6.1991年12月25日,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者意味着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60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7.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21·cn·jy·com
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8.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 )
A.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区别
D.对抗使苏联解体,也使美国削弱
9.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错误的改革政策和路线 B.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C.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 D.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猖獗
10. 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
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 B.“八一九事件”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
二、阅读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1940年的水平,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还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全苏联的粮食产量仅有81200万吨,比1940年还少440万吨。……1950年后,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消费品严重不足,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世界近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二十大后苏联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www.21-cn-jy.com
材料三见上图。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苏联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苏联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
12.阅读下列材料: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病逝,这个曾经改写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了历史。从前苏联的改革到苏联解体,从休克疗法到寡头政治,从全面迎合西方到坚定的民族主义,叶利钦对于俄罗斯,对于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2·1·c·n·j·y
请完成:
(1)苏联是何时成立的?最初的加盟共和国有哪几个?
(2)列举三位斯大林之后苏联的改革者。
(3)苏联解体是在何时?说出与之有关的两位领导人。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答案
选择题
1.答案:A
【分析】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桎梏,古选A;斯大林的去世是苏联实行改革的起因,故B错误,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后果,故不选。
【点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阻碍苏联发展的最大障碍,调整现有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答案:B
【分析】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无法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僵硬的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修补,故选B。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留下宝贵的经验,故C不选。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故D不选。21教育网
【点评】赫鲁晓夫改革是第一次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目标严重脱离现实都是失败的原因。无法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僵硬的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修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发展。21·世纪*教育网
3. 答案:C
【分析】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但由于改革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僵硬的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修补,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故选C。www-2-1-cnjy-com
【点评】改革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一贯始终的坚持才能成功。
4.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①是错误的;这与材
料不相符合。④与材料无关。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5. 答案:D
【分析】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是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政局动荡中产生的,正是它的签署才导致“八一九”事件所以它是直接原因;事件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国家政权,属于这次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是外部原因。故选D
【点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局势混乱,“八一九事件”是为了维护苏联的存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发生的政变,结果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1-c-n-j-y
6.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起止时间,苏联成立于1922年,1991年解体,共计69年,故答案为B.
【点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解体只是说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并不能说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1*cnjy*com
7. 答案:B
【分析】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ACD三项都是由B的变化引发的改变,故选B。【来源:21cnj*y.co*m】
【点评】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遭到重创,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警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教训。【出处:21教育名师】
8.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 B C是错误的;这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所以选D。【版权所有:21教育】
9. 答案:C
【分析】苏联解体有诸多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错误的改革政策和路线导致改革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分离主义思想和势力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C.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高度集中的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二战后苏联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苏联的各个改革都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并日趋僵化,窒息了苏联。21*cnjy*com
10. 答案:B
【分析】根据所学,在“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本题考基础知识。
二、简答题
11.(1)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2)为苏联的改革扫清道路。
(3)经济方面,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价格,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政治方面,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结果: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2.(1)1922年。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3)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2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导入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一、赫鲁晓夫改革
新授
赫鲁晓夫(1894—1971)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
新授
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新授
  回忆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
新授
想一想
新授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方面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弊端:
内容
经济
政治
农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取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
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精减机构等。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授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新授
新授
推广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新授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新授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新授
想一想
新授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黑白相间的墓碑
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新授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勃列日涅夫
新授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将经济改革作为重点。然而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新授
戈尔巴乔夫
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我们不正确地选择了实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戈尔巴乔夫
新授
“”
新授
新授
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从此,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新授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是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
  八一九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
新授
想一想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
新授
新授
苏联解体
新授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新授
从苏联到独联体
新授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新授
想一想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
新授
新授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新授
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
总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直接导致解体
---—加速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体制更加僵化
--冲击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总结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B
练习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A
练习
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 的影响
B
练习
4.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改革
C、“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A
练习
5.读下列材料答题: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请回答:
练习
⑴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⑵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⑶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练习
阻止苏联解体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板书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改革的效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