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6 14:10:04

文档简介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学难点】
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2年苏联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到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21cnjy.com
许多东欧国家效仿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趋严重,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1·世纪*教育网
二十世纪40—50年代,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同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讲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改革
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
师:曾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
师:赫鲁晓夫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改革的?
背景:斯大林时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虽然使苏联的经济在二战前快速发展,工业实力居于世界第二,但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制度的弊端却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图
多媒体展示“秘密报告”
师:1956年2月,在有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参加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不顾党内阻力,做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报告内容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它的教训及深远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着。
师:你怎样看待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
学生: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使苏联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新气象,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有了一定扩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但他的批判个人崇拜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为基础的,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正,且他在执政晚期也犯了个人崇拜错误。
师: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放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苏联青年参加垦荒
师:1、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2、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劳动薪酬制度(1958年集体农庄的庄园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58%),放松国家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这些措施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3、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管理计划。
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苏联农业获得丰收
师: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我们应如何认识?
积极的一面:(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客观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也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为迫害者恢复名誉,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 解决粮食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符合苏联社会需要,农业改革上削减农业税等措施具有历史进步性。 在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留下宝贵的经验。(3)苏联的改革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些国家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走向比较现实的世界政治立场,各国开始承认建设社会主义可有多种模式,有利社会主义的发展。www-2-1-cnjy-com
消极的一面:(1)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也无法防止斯大林现象的复活,经过一阵局部的改革,最终仍然维持了传统体制。(2) 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时代的人,受思想水平所限,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较为肤浅,未从制度上究其根源。对集权化的领导体制缺乏分析,其更多的是批判斯大林个人品德的过错,而使其批判不彻底。这种做法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2-1-c-n-j-y
(二)匈牙利改革
多媒体展示:卡达尔
师: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是匈牙利社会主义改革的倡导者。
改革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匈牙利国徽、匈牙利国旗
师: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来源: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匈牙利事件”
师: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街上出现了路障,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1968年苏军坦克驶上布拉格街头;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20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月初,原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等人组建了社会主义工人党。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应新政府的请求,苏军开入布达佩斯。暴乱很快平息。
师:卡达尔领导的匈牙利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上: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师:东欧还有哪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从结果上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1948年与苏联关系恶化后,开始探索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它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减弱,不利于南斯拉夫的团结和稳定。21教育网
波兰:1956年后也开始了改革,政治上整顿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经济上注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的自主权。70年代又提出“再建一个波兰”,提出“高速发展战略”,由于超出国立,经济陷入困境。 【出处:21教育名师】
多媒体展示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师:说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时间和结果
时间:1968年
结果:被苏联镇压。
师: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克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www.21-cn-jy.com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多媒体展示戈尔巴乔夫
师: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族,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21·cn·jy·com
师:说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影响、失败的启示
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允许个体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1991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启示:从国外的因素来看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国内的因素,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从最深层次上来讲,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小修小补,同时又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它的失败。
师:你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外交“?
学生:对于反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有积极作用;但放弃两种制度的斗争,面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容易麻痹自己的警惕性,束缚手脚,导致解体。
三、课堂总结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社会发展
时间:1953~1964年 【版权所有:21教育】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2、苏联解体
起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概况:①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③八 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快;④1991年苏联解体
3、匈牙利改革:①背景:匈牙利事件;②概况:1956年,卡达尔;③措施: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④结果:取得一定成就,80年代又出现困难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 后被苏联镇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是在( B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2)在苏联提出“新思维”,进行政治、经济、外交全面改革的是( D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3)毛泽东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你就此找出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是( B )21*cnjy*com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各国执政党改革的失败
C、 民族矛盾的激化
D、其它党派的夺权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匈牙利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学反思】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课时岳麓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本文主要讲述了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2·1·c·n·j·y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练习
选择题
1、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   )
A、勃列日涅夫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2、1991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悄悄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该结局是由于( )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冷战局面的形成 C、苏联解体 D、欧共体的建立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B、西方“和平演变” 政策
C、民族分离主义的破坏 D、僵化的体制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4、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67年   B、68年  C、69年   D、70年
5、为了区别“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老师出了下面一题,看看你能否选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的内在因素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苏共“二十大”后对斯大林的批判的影响
B、匈牙利兴起的要求民族自主和改革的潮流。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苏联出兵干涉,激起人民的不满
6、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力图摆脱危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改革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匈牙利改革 B、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C、民主德国改革 D、波兰改革
7、老师让大家找出,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的表现,小慧找出了以下四点,老师说,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能看出来吗? ( )2-1-c-n-j-y
A、外债负担沉重 B、通货膨胀 C、生活水平下降 D、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8、赫鲁晓夫任第一书记时,对苏联进行了改革,下列不是他进行的改革的是(  )
A.削弱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B.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C.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D.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9、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内改革的首要重点是(  )
A.政治 B.外交 C.军事 D. 经济
10、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原因是( )
A、忽视了本国经济发展规律 B、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作用
C、忽视了无产阶级领导 D、苏联模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发展
二、简答题
1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简述收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原因?
13.简述收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
三、材料分析
14.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www-2-1-cnjy-com
──邓小平
材料二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
(1)材料一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东欧剧变的时间、原因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15.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二:“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 谢 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
请回答: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16.材料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东欧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这些事件(指东欧的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2·1·c·n·j·y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东欧的事情”指的是东欧的什么事情?
(3)材料二说,“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其中的“内部”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说说其“外部”因素有哪些?【来源:21cnj*y.co*m】
(4)东欧的事情,对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A 7.D 8.D 9.D 10.A 21教育网
二、简答题
1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经济上,改革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评价:这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政策上的失误和不合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21*cnjy*com
12.简述收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原因?
面对经济改革的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政治体制,于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试图以政治改革促进经济改革。21*cnjy*com
13.简述收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
在党的地位和作用上,实行多党制;在政治上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在经济体制上,赞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国家结构上,提出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时间:1989年下半年。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出自内部,具有必然性。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等。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言之有理就可以)。
15.材料分析
(1)内容:赫鲁晓夫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实施了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领域,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21cnjy.com
结果:农业上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但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因此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21·cn·jy·com
政治上的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赫鲁晓夫推行的改革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取得的成就不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赫鲁晓夫是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旧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他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改革成效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16.材料分析
(1)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指东欧剧变。
(3)“内部”指的是造成东欧剧变的内因,即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建设的失误以及东欧国家共产党人中的一部分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行民主社会主义。其“外部”因素主要有苏联的影响,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www.21-cn-jy.com
(4)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21·世纪*教育网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岳麓版 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导入
1922年苏联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到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许多东欧国家效仿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趋严重,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十世纪40—50年代,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同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新授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
(1894—1971年)
赫鲁晓夫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改革的?
曾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
新授
背景:
斯大林时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虽然使苏联的经济在二战前快速发展,工业实力居于世界第二,但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制度的弊端却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新授
斯大林逝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新授
“秘密报告”
1956年2月,在有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参加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不顾党内阻力,做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报告内容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它的教训及深远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着。
新授
你怎样看待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
新授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使苏联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新气象,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有了一定扩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但他的批判个人崇拜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为基础的,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正,且他在执政晚期也犯了个人崇拜错误。
新授
问一问: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放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新授
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
苏联青年参加垦荒
新授
1、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2、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劳动薪酬制度(1958年集体农庄的庄园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58%),放松国家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这些措施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3、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管理计划。
新授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苏联农业获得丰收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新授
想一想: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我们应如何认识?
一、积极的一面
(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客观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也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为迫害者恢复名誉,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 解决粮食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符合苏联社会需要,农业改革上削减农业税等措施具有历史进步性。 在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留下宝贵的经验。
(3)苏联的改革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些国家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走向比较现实的世界政治立场,各国开始承认建设社会主义可有多种模式,有利社会主义的发展。
新授
二、消极的一面
(1)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也无法防止斯大林现象的复活,经过一阵局部的改革,最终仍然维持了传统体制。
(2) 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时代的人,受思想水平所限,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较为肤浅,未从制度上究其根源。对集权化的领导体制缺乏分析,其更多的是批判斯大林个人品德的过错,而使其批判不彻底。这种做法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新授
二、匈牙利改革
卡达尔
(1912-1989年)
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是匈牙利社会主义改革的倡导者。
新授
改革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新授
匈牙利国旗
匈牙利国徽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新授
  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
新授
街上出现了路障,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
新授
1968年苏军坦克驶上布拉格街头
新授
   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20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月初,原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等人组建了社会主义工人党。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应新政府的请求,苏军开入布达佩斯。暴乱很快平息。
新授
卡达尔领导的匈牙利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新授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上: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新授
东欧还有哪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从结果上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新授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1948年与苏联关系恶化后,开始探索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它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减弱,不利于南斯拉夫的团结和稳定。
波兰:1956年后也开始了改革,政治上整顿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经济上注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的自主权。70年代又提出“再建一个波兰”,提出“高速发展战略”,由于超出国立,经济陷入困境。
新授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时间:1968年
结果:被苏联镇压。
新授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
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克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
新授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族,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新授
(1)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允许个体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1991年,苏联解体
(3)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启示:从国外的因素来看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国内的因素,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从最深层次上来讲,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小修小补,同时又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它的失败。
新授
你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外交“?
新授
对于反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有积极作用;但放弃两种制度的斗争,面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容易麻痹自己的警惕性,束缚手脚,导致解体。
总结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社会发展
时间:1953~1964年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2、苏联解体
起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概况:①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③八 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加快;④1991年苏联解体
3、匈牙利改革:
①背景:匈牙利事件;②概况:1956年,卡达尔;③措施: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④结果:取得一定成就,80年代又出现困难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 后被苏联镇压。
1、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是在(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B
练习
2、在苏联提出“新思维”,进行政治、经济、外交全面改革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D
练习
3、毛泽东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你就此找出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是( )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各国执政党改革的失败
C、 民族矛盾的激化
D、其它党派的夺权
B
练习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板书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匈牙利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