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圮于河(pǐ)
休舍(shè)
垩漫(è)
B.铁钯(pá)
舍琴(shě)
齁声(hōu)
C.木杮(fèi)
蹙额(cù)
锦衾(qīn)
D.溯流(shuò)
恂恂(xún)
岑参(cān)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质死久矣(对象,搭档)
B.凡有所举(推荐,举荐)
C.泰山之阴(山的南面)
D.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
3.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
,泣涕零如雨。
(2)月下飞天镜,
。
(3)明月别枝惊鹊,
。
(4)瀚海阑干百丈冰,
。
(5)近几年,宣燕一直在国外工作,想家了,就打个电话或QQ视频,这让她想起千年前的杜甫在《春望》一诗中焦急等待家人信息的句子:“
,
。”
(6)701班陈家乐同学暑假去了乡下的外婆家,走在乡间的田野上,到处呈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民伯伯脸上也露出了喜悦之情,他想起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的词句:“
,
。”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林嗣环——清朝————字铁崖——《口技》
B.纪昀——清代——字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C.岑参——宋代——诗人——《岑嘉州诗集》
D.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稼轩长短句》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曳铁钯。
B.花之隐逸者也。
C.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6.下列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遥闻深巷/中犬吠。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综合性学习。(7分)
离别,在诗人们的笔下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诗歌主题,为此,某校702班举行了以“走近离别诗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2)本次活动共有四个板块,两个板块内容已确定,请你再策划两个。(2分)
板块一:离别诗歌展示
板块二:吟唱离别诗歌
板块三:
板块四:
(3)根据板块一,请你写两句表达离别的古诗词。(只写两句)(2分)
,
。
(4)在板块二中,一向轻视诗歌吟唱的岚岚,活动中表现不积极。请你写几句话,劝她多关注诗歌的吟唱。(2分)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春望》一诗,完成8~10题。(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题目中的“望”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1分)
9.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在这首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10.通读全诗,体会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强项令》选文,完成11~14题。(11分)
口 技
林
嗣
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
B.会宾客大宴
/
会当凌绝顶
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妇手拍儿声
/
无他,但手熟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几欲先走
B.以为妙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宾客意少舒
1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那些声音一起发出,大家都认为各种妙处全具备了。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的……
译文:全场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
C.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译文: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哭泣,成百上千条狗狂叫。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什么声音没有。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四段描写了口技人摹拟从失火到救火的全过程。
B.文中运用“力拉”“呼呼”“许许”等拟声词,加剧了紧张气氛。
C.本文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
D.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正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三)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完成15~18题。(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不能究物理:
(4)啮沙为坎: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7.文中讲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它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2分)
1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钓鱼的医生》全文,完成19~23题。(19分)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①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②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随手就放到锅里;鱼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③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这是亲友或病人送给王淡人及其祖父和父亲的。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急公好义”……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儿菜。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喜欢它的那种和不求闻达的寒士非常配称的风雅。
④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⑤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⑥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⑦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⑧另一件事就发生在今年。
⑨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大吃大喝抽大烟,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王淡人一看,是个严重的病症,说:“你不用走了!”
⑩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11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12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节选自《 汪曾祺作品选》,有删改)
19.小说第⑤段写道:“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请结合文章概括王淡人的这两件“傻事”。(3分)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21.小说第③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和对子,这样写有什么目的?(4分)
22.本文的主人公王淡人性格鲜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4分)
23文章12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四、写作(50分)
24.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经历挫折、经历困难、经历失意、经历尴尬等等。但同时我们的收获也很多:收获成功、收获喜悦、收获自信、收获坚强、收获经验。成长中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D(“溯”应读“sù”,“参”应读“shēn”。)
2.C(
“阴”是山的北面。)
3.(1)终日不成章(2)云生结海楼(3)清风半夜鸣蝉(4)愁云惨淡万里凝(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4.C(“宋代”应为“唐代”。)
5.B(A项,钯,通“耙”,农具;C项,漫,通“墁”,涂抹;D项,卒,通“猝”,突然。)
6.A(遥闻/深巷中犬吠)
7.(1)示例:诉忧伤的离别,抒真挚的情感(2)示例:板块三:离别诗歌解读
板块四:学写离别诗歌(3)示例一: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示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示例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岚岚,多学习多吟唱诗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也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你怎能不多关注诗歌的吟唱呢?(言之成理即可)
8.“望”是全诗的线索。
9.“感时”:起承上的作用;“恨别”:起启下的作用。
10.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乡念亲的情感。
11.C(A项,两个“善”的意思分别是“擅长”和“优点,长处”;B项,两个“会”的意思分别是“适逢,正赶上”和“一定”;C项两个“但”的意思都是“只”;D项,两个“手”的意思分别是“用手”和“手法”。)
12.B(A项的“走”,古义:跑,逃跑;今义:步行。B项的“以为”,古今义:认为。C项的“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D项的“少”,古义:稍微,略微;今义:和“多”相反,微小,细微。)
13.
A(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14.
D(“正面”应为“侧面”。)
15.(1)倒塌 (2)经历(3)推究,推理(4)这里是冲激的意思
16.(1)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这么说来,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7.四种
石兽落水处找,理由是石兽重,沉入了河底;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河底寻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河上游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8.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19示例:“鼻子一酸”写出了王淡人内心的善良,“不但……也”凸显了他把金钱看得很淡,把人的生命看得很重。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王淡人的钦佩与赞扬之情。
20.“匾”交代相关背景,说明王淡人家世代行医,暗示他医术高超;“对子”描写了生机盎然的院子,衬托了王淡人淡泊高雅的寒士情怀。写王淡人家的匾和对子为下文叙述他行医救人的事埋下伏笔。
21.①甘守清贫,富有生活情趣:生活简单,不追求物质享受,常常钓鱼,夫妇不添新衣。②善良质朴,富有同情心:小病不多收钱,穷人不收钱。③急公好义,医德高尚:冒着生命危险救洪水中的村民,毫不犹豫救治无钱又无德的汪炳。
22.①呼应了上文郑板桥的对子,写出了王淡人家温馨、恬淡、清幽的氛围,烘托王淡人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美好。②烘托了王淡人淡泊闲雅的形象,衬托了其清苦却闲雅的美好生活。③深化主题,以景衬情,表达了作者对王淡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生活状态的赞美与向往。(答出一点即可)
23.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