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6 17:27:12

文档简介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一、选择题
1.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 王昭君
B. 文天祥
C. 文成公主
D. 渥巴锡
2. 下列事件中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是( )
A.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D.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3. 下列古今举措中,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②宣政院的设置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册封达赖、班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 “民族融合”是时代的主流。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之战
5.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 当贤明君主
B. 减少决策失误
C. 笼络人才
D. 维护封建统治
6.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
A. 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 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 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 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7. 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
A. 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 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 求取佛经精义
D. 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8.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马可·波罗来华
C. 玄奘西游
D. 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9. 唐朝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
A. 鉴真
B. 阿倍仲麻吕
C. 玄奘
D. 崔致远
10.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魏征的直言敢谏
C. 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 《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二、简答题
11. 简述唐朝民族关系的背景和原因。
12. 如果你是唐玄宗负责民族事务的官员,你会向唐玄宗提出哪些建议来改善民族关系呢?
13.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14.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意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据此完成下列主题探究的问题:2-1-c-n-j-y
【政通人和的盛世】
⑴大唐时期,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请列举出一个,并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为此所采取的措施。21*cnjy*com
【沿用千年的制度】
⑵隋唐时期开创的考试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广选人才创造了一种机制。请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简单评价它的出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和善友好的交往】
⑶隋唐时期,中原与国内各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你“用事实说话”,分别举出唐朝时与吐蕃保持密切联系以及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事例(各举一列)。
⑷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唐朝时“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请你自拟一个主题,并举出一项与这一主题相符的史实。21cnjy.com
主题:【 】
史实:
15. 如图,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他”是谁?是什么时期去日本的?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图二中的“他”是谁?我国古代称什么地方叫“天竺”? 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3)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4)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5)图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图一、二中两人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D 5.D 6.C 7.C 8.B 9.C 10.A 2·1·c·n·j·y
二、简答题
11. (1)背景:经过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边地与中原的联系更为密切。
(2)原因: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边地民族慕风向化,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www.21-cn-jy.com
12.如:双方确立了合理的交往原则,设立专门进行交流的机构等。
13. 主流: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或和为主流)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大唐时期,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如贞观之治,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傜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选用贤才,虚心纳谏,注重节俭,革除弊政。或开元盛世,在位皇帝是唐玄宗,其措施包括: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注重节俭。21教育网
(2)隋唐时期开创的考试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广选人才创造了一种机制,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还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1·cn·jy·com
(3)隋唐时期唐朝时与吐蕃保持密切联系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隋唐时期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事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主题:繁荣开放的唐朝
史实:⑴贞观之治(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傜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选用贤才,虚心纳谏,注重节俭,革除弊政。21·世纪*教育网
15.材料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1)图一中的“他”是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www-2-1-cnjy-com
(2)图二中的“他”是玄奘(或三藏法师),我国古代称印度半岛(或印度)叫“天竺”,玄奘的主要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其著作是《大唐西域记》。【来源:21cnj*y.co*m】
(3)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来学习。
(4)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的事例: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5)鉴真、玄奘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的相同的地方: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6)鉴真、玄奘的对外交往的特点: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21·cn·jy·com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1·c·n·j·y
【教学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讲授新课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展示唐朝前期的疆域图
2.边疆各族的分布,教师向学生展示ppt图片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对继突厥之后兴起的回纥,唐朝进行了册封,曾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东北的靺鞨人建立渤海国以后,也接受了唐朝的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7世纪初,在今云南沧海洱海一带,分布着6个部落,叫做六诏。开元年间,期间的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21·世纪*教育网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代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收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回归课本】善思
查一查,唐朝时期的回纥、靺鞨、南诏等是我国现在哪些民族的前身?
回纥(hui ge)今维吾尔族、裕固族
靺鞨(mo he )满族
南诏 牢(傣族先民)、河蛮、么些等。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前期,其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建立政权,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组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www.21-cn-jy.com
2.展示文成公主入藏以及唐蕃关系
展示金城公主入藏
3.唐蕃会盟
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
展示蕃会盟碑。
强调说明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4.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并讲述布达拉宫建造的缘由经历给学生补充相关课外知识。
(三)西行与东渡
教师概述课本内容:
唐朝陆路交通从长安出发,想东可到达朝鲜半岛;向西沿丝绸之路可到达中亚、西亚;往西南经吐蕃可到达天竺,经南诏可到达骠国(今缅甸)。海路交通分东、西两路,东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半岛、日本;西路从广州出发,南经林邑,再西行到狮子国,绕天竺,到达波斯湾。www-2-1-cnjy-com
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者来唐,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七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是东亚诸国。2-1-c-n-j-y
在隋朝时,日本就曾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当时称为“遣隋使”。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又先后13次派出规模最大的“遣唐使”使团来到中国。使团成员中有留学生和高僧,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时的某些社会风尚。21*cnjy*com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沿着丝路旧迹,穿越茫茫沙漠,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天竺。玄奘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刻苦眼膝盖佛法。他曾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与群僧辨析经义,同时介绍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情况,在天竺佛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来源:21cnj*y.co*m】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千王天柱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经过19年的努力,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玄奘西行早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出处:21教育名师】
【回归课本】博闻
根据自己在西游天竺途中经历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玄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书中设计的地域包括我国的新疆及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和国家。他把当地的风俗民情、名胜古迹、传说故事记录下来,内容丰富生动。这书是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展示图片玄奘西行路线图以及《大唐西域记》书影。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邀6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5次均未成功。754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时,鉴真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及其弟子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他和弟子带去了大量的书记和药方,他用鼻嗅的方法识辩药物,被日本药界奉为始祖。他在日本奈良涉及建造的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鉴真死后就安葬在招提寺,寺内还供奉着他的木雕坐像。)【版权所有:21教育】
[学而时习]
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包括
①对外交通发达
②唐朝经济文化发达,领先世界
③对外推行开放政策
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繁荣.国力富强
[温故知新]
鉴真和玄奘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②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指示收到人们的尊敬。③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集思广益]
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相比,唐代的民族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在共同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是多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密切联系交往的结果。
唐代的民族关系特点:
1.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灵活多样著称。能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3.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民族融合,平等,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三、课堂总结
民族关系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为“天可汗”
2.交往方式:战争(对突厥)、和亲(对吐蕃)、册封(对回纥、靺鞨、南诏)、建立机构(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户和北庭都护府)
3.吐蕃(藏族的祖先)①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以游牧为业,或以农耕为生 ②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4.唐与吐蕃的友好: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8世纪初,唐朝把金成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对外关系
1.特点:对外交往活跃,范围广,外交政策开放,唐朝在世界生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 唐与日本的关系:A.与日本的友好往来:①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和留学僧来到唐朝访问学习 ②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B.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 遣唐使节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整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②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与天竺(古代印度)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天竺;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回国后,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 )
A. 吐蕃
B. 突厥
C. 南诏
D. 靺鞨
2.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A )21教育网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3.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C )
A. 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 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 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 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合同为一家
1.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朝的对外交通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二、唐番和亲与会盟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会盟碑的意义
三、西行与东渡
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艰苦经历
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贡献
3.鉴真与玄奘的相似之处
【教学反思】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本课的重难点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西行东渡的意义。应该注重本课各环节流畅,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呈上启下的方法,自然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采用设疑、故事、绘图、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巩固小结和课堂检测,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线索,实现了当堂内容当堂巩固,整堂课教学效果理想。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岳麓版 七年级下册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政策开明表现:
选官制度: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度
民族关系:唐太宗以德服人,怀柔羁縻,赢得“天可汗”称号
对外关系:唐朝早中期对外交往频繁,兼收并蓄,玄奘到印度取经
文化发达表现:
科技:雕版印刷术
诗歌: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书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祭侄文稿》
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艺术宝库:莫高窟
导入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新授
一、合同为一家
天可汗
唐代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收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新授
新授
回纥
吐蕃
南诏
靺鞨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唐朝册封回纥首领,曾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开元年间,期间的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东北的靺鞨人建立渤海国以后,也接受了唐朝的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突厥
唐朝嫁文城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新授
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对继突厥之后兴起的回纥,唐朝进行了册封,曾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东北的靺鞨人建立渤海国以后,也接受了唐朝的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7世纪初,在今云南沧海洱海一带,分布着6个部落,叫做六诏。开元年间,期间的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新授
查一查,唐朝时期的回纥、靺鞨、南诏等是我国现在哪些民族的前身?
善思
回纥(hui ge)今维吾尔族、裕固族
裕固族 靺鞨(mo he )满族
南诏 牢(傣族先民)、河蛮、么些等
新授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前期,其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建立政权,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组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新授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匠,还有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8世纪初,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位“舅”。
文成公主进藏
新授
藏族的祖先
吐蕃
7世纪前期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统一全藏
向唐朝求婚
文成公主进藏
松赞干布像
新授
吐蕃赞普
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
合同为一家
尺带珠丹
唐蕃通婚的意义: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新授
唐蕃结盟,建立会盟碑,此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大昭寺门前的唐蕃结盟碑
患难相恤
暴掠不作
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新授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布达拉宫
新授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现金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观察唐朝对外交通线,谈谈唐对外交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三、西行与东渡
新授
唐朝陆路交通从长安出发,想东可到达朝鲜半岛;向西沿丝绸之路可到达中亚、西亚;往西南经吐蕃可到达天竺,经南诏可到达骠国(今缅甸)。
海路交通分东、西两路,东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半岛、日本;西路从广州出发,南经林邑,再西行到狮子国,绕天竺,到达波斯湾。
陆路
向东可到达(朝鲜)
向西沿丝绸之路可到达(西亚、中亚)
向西南可到(天竺)经南诏可至骠国
从长安出发
海路
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半岛、日本
从广州出发,经林邑,西至狮子国,绕天竺,到达(波斯湾)
新授
在隋朝时,日本就曾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当时称为“遣隋使”。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又先后13次派出规模最大的“遣唐使”使团来到中国。使团成员中有留学生和高僧,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时的某些社会风尚。
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者来唐,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是东亚诸国。
新授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千王天柱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经过19年的努力,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玄奘西行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玄奘西行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沿着丝路旧迹,穿越茫茫沙漠,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天竺。玄奘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刻苦眼膝盖佛法。他曾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与群僧辨析经义,同时介绍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情况,在天竺佛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授
根据自己在西游天竺途中经历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玄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书中设计的地域包括我国的新疆及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和国家。他把当地的风俗民情、名胜古迹、传说故事记录下来,内容丰富生动。这书是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博闻
玄奘西行路线图
《大唐西域记》书影
新授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邀6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5次均未成功。754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时,鉴真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及其弟子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他和弟子带去了大量的书记和药方,他用鼻嗅的方法识辩药物,被日本药界奉为始祖。他在日本奈良涉及建造的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鉴真死后就安葬在招提寺,寺内还供奉着他的木雕坐像。)
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新授
温故知新
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包括
①对外交通发达
②唐朝经济文化发达,领先世界
③对外推行开放政策
④军事力量强大
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繁荣.国力富强
学而时习
①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②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指示收到人们的尊敬。
③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授
集思广益
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相比,唐代的民族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
唐代的民族关系特点:
1.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交往范围广
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灵活多样著称。能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3.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民族融合,平等,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4.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唐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大融合,在共同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是多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密切联系交往的结果。
总结
民族关系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为“天可汗
2.交往方式:战争(对突厥)、和亲(对吐蕃)、册封(对回纥、靺鞨、南诏)、建立机构(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户和北庭都护府)
3.吐蕃(藏族的祖先)①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以游牧为业,或以农耕为生 ;②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4.唐与吐蕃的友好: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8世纪初,唐朝把金成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
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结
对外关系
1.特点:对外交往活跃,范围广,外交政策开放,唐朝在世界生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 唐与日本的关系:
A.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①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和留学僧来到唐朝访问学习
②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B.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遣唐使节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整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②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与天竺(古代印度)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游天竺;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回国后,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 吐蕃
B. 突厥
C. 南诏
D. 靺鞨
A
练习
2.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A
练习
3.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
A. 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 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 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 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C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一、合同为一家
1.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朝的对外交通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二、唐番和亲与会盟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会盟碑的意义
三、西行与东渡
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艰苦经历
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贡献
3.鉴真与玄奘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