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6 16: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八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南京条约》
B.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1898年百日维新
D.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2.我们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3.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5.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6.“戊戌变法失败了,仅存的硕果却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里所说的硕果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同仁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7.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  )
A.1894年﹣﹣甲午战争
B.1898年﹣﹣戊戌变法
C.1901年﹣﹣辛丑条约
D.1912年﹣﹣辛亥革命
9.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
”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
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1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1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6.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
“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五四运动
18.下列四位都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们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19.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A.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
C.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2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如图中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毕业歌》
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
D.《义勇军进行曲》
 
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20分).
21.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写出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伴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
从左到右依次为:①  ,②  ,③  ,④  。
(3)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导致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侵华事变名称。
(4)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行,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请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各一例。
22.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企业数
投资额
1863﹣1894
119家
680万元
1895﹣1898
74家
1432万元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23.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八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南京条约》
B.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1898年百日维新
D.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解答】“史实”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观点”是从史实推论出来的判断或结论.选项中《南京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98年百日维新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英勇反抗的史实而得出的历史观点.
故选D.
 
2.我们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知识点.
【解答】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我们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外来侵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ABD项的史实与“民族英雄”的称呼无关.
故选C.
 
3.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并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故选B.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赔款数额最大”.
【解答】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
故选C.
 
5.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以民用工业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依据所学,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都是军事工业.
故选A.
 
6.“戊戌变法失败了,仅存的硕果却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里所说的硕果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同仁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教育改革”.
【解答】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故选D.
 
7.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A项,作者在日记中说“一切新党竟袭洋人之皮毛,不但…外洋各国之鲸吞蚕食,日甚一日”,表达了对“洋物”的不满和鄙夷,并非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
B项,从材料可知当时已是1913年,但作者日记中仍沿用“大清宣统五年”的旧清历法,并称“变乱以来…外洋各国之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此处“变乱”应指发生不久的辛亥革命,将辛亥革命称为“变乱”,可见其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故B正确.
C项,由服饰变化可以看出,乡村社会习俗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日记作者沿用清历,不认同辛亥革命,无法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选B.
 
8.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  )
A.1894年﹣﹣甲午战争
B.1898年﹣﹣戊戌变法
C.1901年﹣﹣辛丑条约
D.1912年﹣﹣辛亥革命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解答】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到第二天清晨,新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故选D.
 
9.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史实的认识.
【解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D.
 
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解答】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
故选A.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
”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
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
【解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故选D.
 
1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如果此时处死蒋介石中国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内乱,对抗日大局更为不利,为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得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故选B.
 
1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后果.
【解答】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故选C.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解答】“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抗日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没有直接抗击德、意法西斯,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故选C.
 
15.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知识点,应把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故选B.
 
16.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
【解答】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最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故选C.
 
17.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
“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五四运动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知道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解答】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万众欢腾,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其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故选C.
 
18.下列四位都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们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考点】八一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周恩来的主要活动.需要学生重点识记各历史事件及相关事件的人物.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故选B.
 
19.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A.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
C.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考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答】据信息“1909年、中国、詹天佑”可知,搜索到的应该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故选B.
 
2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如图中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毕业歌》
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
D.《义勇军进行曲》
【考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20分).
21.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写出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伴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
从左到右依次为:① 洋务运动 ,② 戊戌变法 ,③ 新文化运动 ,④ 资产阶级革命派 。
(3)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导致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侵华事变名称。
(4)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行,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请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各一例。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分析】(1)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的洋务运动;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包括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3)本题考查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导致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侵华事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4)本题考查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战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主张,掀起了辛亥革命,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3)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制造了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8年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其中,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故答案为: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从左到右依次为: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3)九一八事变.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22.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企业数
投资额
1863﹣1894
119家
680万元
1895﹣1898
74家
1432万元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考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产生.
(2)本题考查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3)本题考查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4)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解答】(1)据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可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这说明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的探索.
(2)据材料二《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可知,1914﹣1918年一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迅速增长,说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发送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3)据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可知,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点是,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发展艰难.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发展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故答案为:
(1)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的探索.
(2)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发送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3)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4)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发展艰难.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③发展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23.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考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2)本题以湘赣边起义和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切入点,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3)本题以重庆谈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4)本题以解放南京为切入点,考查渡江战役.
(5)本题考查毛泽东的优良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作诗《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这些材料是毛泽东的年谱片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国民党政权垮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人民长达二十二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毛泽东.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重庆谈判.
(4)国民党政权垮台.
(5)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等.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