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6 20: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昳丽(yì)
按辔(pèi)
 暮寝(qǐn)
骁健(xiāo)
B.棘门(jí)
祖逖(tì)
 文梓(xīn)
介胄(zhòu)
C.守圉(yǔ)
窥镜(kuī)
 涉猎(shè)
文轩(xuān)
D.期年(qī)
貂裘(qiú)
 铠仗(kǎi)
纳谏(jiàn)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B.天子先驱至(先行的卫队)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盔甲)
C.纠合骁健(勇猛健壮的人)
睿素无北伐之志(平素,向来)
D.然,胡不已乎(然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C.子墨子九距之
D.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今齐地方千里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两国地方政府交流日渐活跃。
B.吾知所以距子矣 
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
C.今遗民既遭残贼 
古楼兰王国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
D.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开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别把生命当儿戏。
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
B.《资治通鉴》是由我国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民贵君轻”等思想观点。
D.《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
7.古诗词默写。(5分)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中“

”两句化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8.名著阅读。(4分)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和《无常》各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范爱农》主题:
《无常》主题:
9.综合性学习。(6分)
同格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了以
“走近历史名人——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走廊里有一张司马迁的画像,请你为之拟写一则简介。(2分)
(2)下列对联属于赞颂司马迁的一项是(  )(2分)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3)参照下面的画线句,以“司马迁”为陈述对象,续写一句话,要求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又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

二、阅读与理解(共53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8分)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C.齐国之美丽者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既说明进谏者逐渐稀少,也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C.文中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进而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能“战胜于朝廷”。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
(二)细柳营(8分)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备胡
请以军礼见
B.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C.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D.不闻天子之诏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的形象,所以运用了大量笔墨直接描写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B.文章开篇写文帝至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长驱直入的情景,目的是将这两处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
C.“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一句中的“惊”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的方式,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还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
D.“营门挡驾”一事汉文帝不仅没有怪罪周亚夫,反而为之感动,可见他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三)孙权劝学(8分)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初,权谓吕蒙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胡不见我于王
D.及鲁肃过寻阳
过犹不及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孙权想让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
B.成语“刮目相待”源于本文,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D.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基础很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四)公输(12分)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子墨子闻之,起于齐(出发,动身)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抵挡)
B.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C.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然)
公输盘诎(折服)
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破旧)
愿藉子杀之(凭借)
2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A.时时而间进
B.成礼而去
C.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D.学而不思则罔
21.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宋何罪之有?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C.忌不自信
D.全石以为底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墨子见到公输盘,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之类的话。
B.公输盘与墨子进行模拟攻守演习,墨子取胜,但公输盘仍想把善于守御的墨子杀掉,为楚攻宋扫清障碍。
C.墨子劝说楚王,楚王先后两次说“善哉”,这都是楚王真正被墨子说服之后的心悦诚服的赞叹。
D.墨子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善用比喻,层层说理,在说理中又运用大量排比句,极具说服力。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五)危如累卵(7分)
晋灵公①造九层台,费用千亿,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②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挟矢见之。谓曰:“子欲谏耶?”息曰:“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鸡子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息即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慑息③,灵公扶伏气息不续,曰:“危哉!危哉!”息曰:“是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复见之。”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④将欲兴兵,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乃至如此!”即坏九层之台。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晋灵公:名夷皋,公元前620~公元前607年在位。②荀息:晋大夫。③慑息:因害怕而屏住了呼吸。④谋议:侵略。
2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息即正颜色(      )
(2)社稷亡灭(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
26.荀息冒死向晋灵公进谏,并最终达到了目的,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
(六)冯婉贞败英于谢庄(节选)(10分)
清·徐珂
咸丰庚申①,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②。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曼妙,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④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⑤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⑥。婉贞挥刀奋斫⑦,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⑧!”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坛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⑨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注释】①咸丰庚申:1860年,咸丰,清文宗年号。②京洛:这里作“京城”讲,指北京。③团:团练,群众的自卫组织。④结束:结衣束带,整好装束。⑤舁:抬。⑥终弗逮:到底赶不上。⑦奋斫:用刀斧猛砍。⑧急逐弗失:赶快追击不要失掉战机。⑨无虑:大约,大概。
2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盖五六百人也(大概)
B.去村四里有森林(离开)
C.未几,敌兵果舁炮至(不久)
D.敌枪终不能发(始终)
2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2分)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2)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30.冯婉贞为什么能败英法联军于谢庄?(2分)
三、作文与展示(共45分)
31.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拥有许多深刻的记忆,或者是久别之后的重逢,或者是历尽艰辛后的成功,或者是消除误会、冰释前嫌后的欣喜……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一定会获得深刻而真切的人生感悟。请以“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A(B.“梓”应读“zǐ”;C.“圉”应读“yù”;D.“期”在这里应读“jī”。)
2.D(然:既然这样。)
3.D(A.“孰”通“熟”;B.“被”通“披”;C.“距”通“拒”。)
4.D(A.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个特定地区、行政区划等。B.古义:用什么(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C.古义:沦陷区的人民;今义:前朝留下的老百姓。D.古今义都是“处事轻率,不严肃”。)
5.B(正确的划分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C(“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观点。)
7.(1)雉从梁上飞 (2)俗子胸襟谁识我 (3)不尽长江滚滚流 (4)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8.《范爱农》主题: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断,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夕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无常》主题:通过描述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
9.(1)示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2)A(B.李白;C.杜甫;D.屈原。) (3)示例: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
10.C(A.名词,早晨/动词,朝拜。B.副词,的确,实在/连词,假如。C.都是结构助词“的”。D.副词,偶尔/动词,参与。)
11.(1)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2)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2.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13.B(A.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介词,按照。B.都是动词,能够。C.副词,于是,就/副词,才。D.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动词,下诏书。)
14.(1)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书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 (2)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
15.A(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
16.B(A.动词,对……说,告诉/动词,认为。B.都是语气词,“罢了”的意思。C.动词,知道,了解/动词,引见。D.动词,到/名词,过分。)
17.(1)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的学官吗?(2)(从)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18.A(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9.C(既:已经。)
20.D(A.表修饰;B.表承接;C.表因果。D项与例句中的“而”均表转折。)
21.B(例句和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22.C(前一个“善哉”,仅仅是夸墨子话说得好,相当于“你说得不错啊”,并没有心悦诚服;后一个“善哉”是真正被说服后的赞叹。)
23.(1)我认为大王派兵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就和上面这个患了偷盗病的人的情况一样。(2)虽是这样,公输盘(已经)为我造了云梯,一定能攻取宋国。
24.(1)脸色 (2)国家
25.这恐怕还算不上危险,还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呢。
26.示例:要有关心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感;既要有勇于批评的精神,又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
附参考译文:
晋灵公(计划)建造一座九层的高台,(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他)对左右的人下令说:“谁敢进谏,斩!”荀息听说了这件事,上书求见。灵公(让卫士们)张弓搭箭召见了荀息,说:“你想要进谏吗?”(荀息)说:“我不敢来进谏劝说。我能把十二枚棋子垒起来,上面再加九颗鸡蛋。”灵公说:“那你就为我演示一下吧!”荀息当下神情端正、专心致志地表演起来。(他)先把(十二枚)棋子垒在下面,再把九颗鸡蛋垒在上面。灵公左右的人都很(为荀息)担心,屏住了呼吸,灵公自己也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灵公说:“好险哪!好险哪!”荀息说:“这恐怕还算不上危险,还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呢!”灵公便说:“那就快让我见识见识吧。”荀息说:“(筑)九屋高台,(没有)三年不能筑成。(三年之中,百姓来服役)男人不能耕田,女人不能织布,(弄得钱财耗尽)国库空虚。邻国将乘机侵略,我们就会国破家亡。(到那时候)您(站在九层高台之上)又能观望到什么呢?”灵公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没想到坚持筑台)竟然会落到这样的地步。”于是下令停止筑台。
27.B(距离)
28.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29.(1)这一年,谢庄办起了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各种武艺,被推荐为首领。(2)敌人扔下大炮慌慌张张地逃跑了,谢庄于是平安无事。
30.因为冯婉贞率领团练与敌人近身肉搏,使敌军无法开枪开炮。
附参考译文:
1860年,英法联军从海路入侵,京城里骚动不安。
距离圆明园十里,有个村子叫谢庄,全村住的都是猎户。其中有个山东人名叫冯三保的,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长得非常漂亮,从小爱好武术,学习过的武艺没有不精通的。这一年,谢庄办起了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各种武艺,被推荐为首领。三保带领团练在险要的地方筑起了石寨和土堡,树起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谢庄团练冯”。
…………
冯婉贞于是率领少年们整好装束出发了,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拿着雪亮的钢刀,轻捷得像猿猴似的。离村子四里远,有一片森林,树荫浓密遮住了太阳,他们就埋伏在那里。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冯婉贞拔刀奋身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人出乎意料,非常惊恐慌乱,用枪上的刺刀跟谢庄少年进行搏斗,但轻捷勇猛到底比不上谢庄人。冯婉贞挥刀奋力砍杀,和她对战的没有不被击败的,敌人于是纷纷败退。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兄弟姊妹!敌人避开我们远去,是想用枪炮以使我们陷于困境,赶快追击,不要失去战机!”于是大家竭尽全力拦截敌人,敌我双方交错混合在一起,互相搏斗,敌人的枪炮始终不能发射。到了傍晚,被杀死的敌人大约有一百多人。敌人扔下大炮慌慌张张地逃跑了,谢庄于是平安无事。
31.作文示例: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
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八年级三班
陈德云
我的妈妈大大咧咧,既不像邻居李婶那样能说会道,也不像对门刘姨那样热情似火,在我心中,她从来就不会关心人,不会说体贴话。
上周三正在上第一节晚自习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胃痛得厉害,本想坚持到放学后再回宿舍吃药的,可由于实在太痛了,我于是就和老师请假提前回了宿舍。
宿舍里空荡荡的,我心里突然感到特别难受,特别想回家。但一想到明天还要上课,我只好打电话给妈妈,想跟她诉诉苦。电话响了好久才接通。
“喂?”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声音。“妈——”刚叫了一声,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你怎么没上课啊?有事吗?”
“哦,我胃疼,回宿舍休息了。”我试图不让妈妈担心。
“一准是又吃些生凉的东西了。说过多少回了,还是不注意。多喝点热水,好好休息一下!”妈妈的声音听起来急匆匆的。挂了电话,我心里更难受了,我都病了,妈妈还要批评我。真是的,她还是我亲妈吗?
一个人躺在床上,回想着妈妈刚才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她心中就这么微不足道吗?我越想越生气,甚至赌气地告诉自己:回家一定不理她。
突然,耳边传来了敲门声。我想:可能是妈妈来了吧?或许她不像我想象得那么自私?我连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气喘吁吁的爸爸,爸爸给我送来了衣服,还有专治胃痛的药。再看看爸爸身后,并没有妈妈的身影。我问爸爸:“我妈呢?”“哦……你妈看家呢。”爸爸显得有点吞吞吐吐。唉,看来妈妈是真不关心我啊!想到这些,我心里对妈妈的怨恨又多了几分……
周末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回家之后一定不要理她!
刚进家门,我就看见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我打算不经意地绕过去。妈妈看见我,倒显得很高兴:“哟,丫头回来啦?想吃什么菜,妈妈去买。”我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妈妈见我不高兴,跟上来问我怎么回事。这时,我发现妈妈走路的姿势一瘸一拐的。“你的脚怎么了?”她一愣:“哦,这个啊,小伤,就是那天知道你胃疼,急着去看你,走到门口不小心滑了一跤。”
我心头一颤:“我胃疼的那天?”
正说着时,爸爸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可不是咋的,你妈听说你胃痛,着急忙慌地要去给你送衣服、送药,慌得连咱家大门口的台阶都给忘了。”
“唉,都怪我不小心,害得我那天都没能去看你。你不怪妈妈吧?”
妈妈的话像重锤一样敲打在我的心上,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跟妈妈说什么好,只是本能地走上前,紧紧地搂住她,任凭滚烫的泪水不停地往下流……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妈妈是爱我的,她对我的关心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