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6 22: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百花园(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chí,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zhān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liàn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土地价格的飞涨,房地产进入高层时代,人们“登顶”的渴望也得到满足,然而回归大地的渴望却在潜滋暗长。
B.每年四月,是巴旦姆花开的季节,在叶尔羌河畔,一片片巴旦姆花儿在春风中镜像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C.拼接毛衣使男生多了一分温文儒雅,展现出了职场中的从容不迫。
D.作为两岸官方机构的首次会谈,这次“张王会”既是对两岸六十年风雨历程的某种总结,也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揠苗助长。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只有碗那样粗细,它    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    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    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
A.哪怕 却 渡过 变换  B.哪怕 却 度过 变幻
C.不管 都 渡过 变换  D.不管 都 度过 变幻
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改句:你能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B.原句: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改句:可是每天在早晨,这被幽囚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绿友”被我起来观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C.原句: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做任何事情,就是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改句: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做任何事情,就是要无时无刻想着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D.原句: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改句:我没有否认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5.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顺序为:      (只写序号)。(3分)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                                  
①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②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③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④胡杨的奇特还在于一树三种叶。⑤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6.2014年3月24日,文化部发布了“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下图),该标识将作为中国文化志愿者的统一标志,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请你仔细观察标识图案,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将其寓意补写出来。(3分)
“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名为“绽放之时”,整体造型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由5个变形的“文”字相互连接构成,融合了汉字、心形和中国结等元素,寓意                     
                     。
7.参照下面画线句,再续写一句,要求前后句式、修辞一致,语意连贯。(3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理想,只有奋发才能梦想成真;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信念,只有拼搏才能焕发出它的非凡魅力;                             。
8.综合性学习。(9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热爱自己的老师。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太原市某校九年级(6)班举行了一次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2分)
  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教师节当天,请你用手机发微信的方式给你的老师发段祝福的话,以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3分)
                                              
(3)下面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的感人事迹,请你为之拟写一段富有诗意的颁奖词,80字左右。(4分)
背景材料: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在满是泥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2013年,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二、阅读芳草地(42分)
(一)阅读《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节选,完成9~13题。(14分)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会使你有些回味,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9.请各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3分)
         
    
      
         
       
   
         
        
  
10.“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一句中,“短暂”和“漫长漫长”是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二者矛盾吗?为什么?(3分)
         
    
      
         
       
   
         
        
  
11.选文中引用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何作用?(3分)
         
    
      
         
       
   
         
        
  
12.结合语境,理解“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这句话的含义。(2分)
         
    
      
         
       
   
         
        
  
13.选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何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4分)
陕北柳
朱景敏
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陕北柳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她是极普通的树。因为她的普通,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便处处是她的身影。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像那片土地上的母亲们一样,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
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嫁时还没有一丝根须。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剥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就这样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地长成了树形。
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学着母亲们的样子,开始了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她总是迎着风娉娉婷婷地站着,少女般期待着人们对她的赞美。
长到五六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倒沫的老牛遮阳。放学后的孩子再也撼不动她的腿脚,小雨前的清风也再扭不动她的腰肢,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山羊羝在她身上磨角,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
她努力地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要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地要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要使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
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当主人提着利斧向她走来时,她颤抖着摇落了一片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所有的谷禾豆薯,她擎托着的椽子们,是主人在这个秋里的最后一笔收成。她为自己孩子们的成材而自豪,她为能给主人的生活带来幸福而自豪。
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有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屋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锄把连枷,甚至于毛驴的驮架、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她坚持着,因为在她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孩子们长成了,而她的身体却被掏空,只剩下一层坚硬的皮壳,支撑着一树翠绿的重压。
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变得枯干老丑。粗壮的树身只是一副皮囊,顽皮的儿童随意从她身上的那个树洞钻进去,顺着她空阔的胸膛就能攀上树顶。树顶只剩一两枝有绿的细椽,其余全是当年一茬又一茬砍割椽子时留下的结成疙瘩的疤痕。
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劈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黄土地里的母亲树,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
14.作者为什么认为陕北柳是一种“极普通的树”?(2分)
         
    
      
         
       
   
         
        
  
15.赏析下面句子。(4分)
(1)陕北柳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
         
    
      
         
       
   
         
        
  
(2)她为自己孩子们的成材而自豪,她为能给主人的生活带来幸福而自豪。
        
    
      
         
       
   
         
        
  
16.文中着重写陕北柳的一生,从插枝开始,一直写到她枯死为止。从文中看,作者写出了陕北柳怎样的特征?(2分)
         
    
      
         
       
   
         
        
  
17.文中作者运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陕北柳,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18.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文中的陕北柳象征了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14分)
父亲的苦瓜人生


“岂效荔枝锦,形渐癞葡萄。口苦难为偈,心清志方操。到底争齐物,从来傲宠豪。不是寻常品,含章气自高。”这是一首描写苦瓜的诗,它留给人们的,是一种独行的“苦”味。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似乎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不愿苦别人。
就是这样一种其貌不扬、食之奇苦的瓜,却碧翠透明,金玉美质,让父亲最为青睐。因此,父亲退休后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的春天到来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丝藤的时候,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凋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青翠,青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夏天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爆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都很清脆爽口的,盛在盘子里,鲜嫩无比,秀色可餐。望着那一撮青涩的苦瓜,母亲总叹息地说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有了爹,饱尝人间沧桑之苦,还要去吃这难以下咽的苦瓜。父亲则不以为然,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得人上人啊!”
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的最大财富。
苦瓜由青变白再变红,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红,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其实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一年的苦瓜由鲜嫩变枯老,一年的苦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坪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上,像深深怀念谁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五味杂陈,方为人生。
(摘自2014年第1期《中华活页文选》)
19.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苦瓜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0.苦瓜的一生和父亲的一生具有怎样的相似之处?(2分)
   
   
         
       
   
         
        
  
21.“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父亲为什么这么认为呢?(3分
      
         
       
   
         
        
  
22.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请说说“我”也喜爱上苦瓜的原因。(2分)
         
    
      
         
       
   
         
        
  
三、写作绿树轩(50分)
24.落叶是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生命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有了落叶才有了生命的更替。落叶现象是一种精神,一种让位的精神,一种用旧生命滋养新生命的精神。
请以“落叶颂”为题,写一篇咏物散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驰 毡 炼 砥
 2.D(提示:“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用在句中与语境义相反,可改成“水到渠成”)
3.B(提示:“哪怕……却……”表示转折关系,“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度过”是对于时间来说,“渡过”是对于空间来说;“变幻”是“变化莫测,不规则地改变”的意思,“变换”是“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的意思)
4.C(提示:“时时刻刻”相当于“无时无刻不”的意思)
5.⑤①③④②
6.示例:文化志愿者心手相连,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幸福之花绽放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7.示例: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坚持,只有打磨才能描绘出它的绚丽多姿。
8.(1)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示例: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 (3)示例: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拨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9.示例:由花写到人,回忆与周总理海棠树下美好而难以忘怀的往事;叙述作者寄海棠花给在日内瓦开会的周总理,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叙写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长期操劳,四处奔走。
10.二者并不矛盾。“短暂”写的是人生岁月中的时光很短;“漫长漫长”表达的是作者对亲人不尽的绵长的思念。
11.示例: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落的美景,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总理鞠躬尽瘁、奉献不息的精神的赞美。
12.示例: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3.示例: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直抒胸臆,亲切而感人。
14.因为陕北柳在陕北随处可见,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便处处是她的身影。
15.(1)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了陕北柳的普通。(2)示例:运用拟人的手法,赞扬了陕北柳乐于奉献的精神。
16.示例:不畏险恶的环境,努力生长,无私奉献,服务人类。
17.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陕北柳当作人来写,洋溢着作者对陕北柳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也便于揭示陕北柳的象征意义。
18.示例:象征了天下母亲们坚韧不拔,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大爱精神。
19.其貌不扬、食之奇苦、碧翠透明、金玉美质。
20.一生清苦,宁愿苦自己,不愿苦别人。
21.在那艰难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22.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苦瓜成熟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苦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因为“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