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武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武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7 09: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武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C.闭关锁国的政策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
5.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6.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7.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大多供王室和贵族使用
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
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8.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左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9.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10.《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11.某生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
(万贯)
农业税和非农业税比例
至道末年
(997年)
2
408.1
1
567.3
60?40
天禧末年
(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起,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2013年7月16日-人民网:“5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棉布衣料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1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16.明代松江府“大半植棉”,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而已”,苏杭、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下列对这些地区上述经济现象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经济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
B.家庭手工业较为普及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1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8.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1.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2.根据经济学家的估计,1500年、1600年、1700年,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三年均为600,英国分别为796、906、1056。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陷于停滞未取得任何发展
B.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英国
C.工业革命是英国人均GDP增加的主要原因
D.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中国
2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工商业发展迅速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C.疯狂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4.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统计表(估算)
1620年
1650年
1680年
1700年
1720年
1780年
白人
2
282
48
768
144
536
223
071
397
346
2
204
949
黑人
20
1
600
6
971
27
817
68
839
575
420
总数
2
302
50
368
151
507
250
888
466
185
2
780
369
由上表不能推断出
A.移民是推动该地区人口增长的一大因素
B.该地区黑人人口增加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奴隶贸易
C.18世纪是该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D.移民导致该地区人口的人种构成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分)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Ⅱ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依据材料三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5分)
(4)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在近代的发展情况,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二 新航路
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提取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7分)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各自表现。(12分)
说明宋代“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因?(3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2017.3
25.(25分)
(1)
(2)
(3)
(4)
26.(12分)
27.(15分)
(1)
(2)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5
CDCAD
6——10
CBADA
11——15
CBBCD
16——20
CCBAA
21——24
DDCB
25.(25分)
(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烧制贡品的推动。
(2)形态及目的: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属于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原因:官窑因管理腐败而衰落,官窑为了完成任务而委托民窑制作产品。
(3)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雇佣关系的出现,如“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4)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
26(12分)
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8分)说明:中国正直封建社会发展和鼎盛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商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潮流。(4分)
27.(15分)
(1)表现:宋代“商业革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等;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西方“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金、白银、玉米、烟草等;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分)
(2)原因: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若回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也可的2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5
CDCAD
6——10
CBADA
11——15
CBBCD
16——20
CCBAA
21——24
DDCB
25.(25分)
(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烧制贡品的推动。
(2)形态及目的: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属于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原因:官窑因管理腐败而衰落,官窑为了完成任务而委托民窑制作产品。
(3)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雇佣关系的出现,如“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4)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
26(12分)
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8分)说明:中国正直封建社会发展和鼎盛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商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潮流。(4分)
27.(15分)
(1)表现:宋代“商业革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等;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西方“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金、白银、玉米、烟草等;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分)
(2)原因: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若回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也可的2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线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