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检测
【双基巩固】
1.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分类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在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的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4.在做“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5.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
A.有空气和无空气
B.温度与湿度
C.20℃和40℃
D.有光和无光
6.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验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
7.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的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
8.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哪种环境中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
。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证据和理论依据。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
9.(拓展探究)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黄粉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陈光提出的问题: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
(3)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
(5)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哪些问题提供提示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研究采用的方法。生物学研究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本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因此是实验法。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实验法的步骤。提出问题后,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作出假设。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的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是作出的一种假设。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利用实验法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只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与另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这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要求保持唯一变量,即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温度和湿度是两个不同的条件,无法作为对照实验的变量。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验法的运用。在实验操作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实验结果,不能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应认真分析实验过程,查找问题,重新进行实验。如果多次实验结果相同,我们应进一步查找资料,修改假设。
7.【解析】选D。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开始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量相等,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鼠妇会慢慢地向较暗的环境中爬去,直到最后全部聚集在较暗的环境中,如图所示D图曲线符合。
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通过本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1)通过捕捉鼠妇时,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于是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然后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3)鼠妇在实验中的数目不宜过少,少了会因为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但也不宜过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难度,一般以10只为宜。
(4)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时,要认真分析实验步骤有没有问题或失误,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也不能直接就轻易下结论,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看结论与假设是否相符合。
(5)在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即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变量是光,要形成明亮与黑暗这种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6)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
(7)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答案:(1)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3)不是 太多会增加实验难度,太少会有实验误差,一般以10只为宜 (4)C (5)光 明亮、黑暗
(6)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7)放回大自然
9.【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法的一般步骤,特别是由实验结论思考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较强的拓展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用于解决问题。由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可以提出“黄粉虫吃塑料吗 ”进一步作出“黄粉虫可以吃塑料”的假设。陈光的实验就是围绕探究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对照组一般是各种实验因素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下的实验装置,因此对照组是喂养黄粉虫正常食物的一组,即甲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的结论。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答案:(1)黄粉虫吃塑料吗
(2)黄粉虫可以吃塑料 (3)甲组
(4)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
(5)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合理即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