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马说》导学案教师寄语: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预 习 案【知识链接】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唐时期)。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马说》是《杂说》中的第四篇短文。 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1、初读课文,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祇( ) 骈( ) 槽枥( ) 食马( )粟( )邪( ) 奴隶( ) 执策(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2)才美不外见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3)不能尽其材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4)其真无马邪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2)策: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6、“说”,古代一种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_____________,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___ ____相似。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填空。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比做“食马者”,将__________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_______的原因,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本文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2、“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5、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8、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10、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 【课堂小结】本文通篇设喻,托物寓意,篇幅短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文意曲折,阐明了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借此讽喻了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当时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忧愤。检 测 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 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 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 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 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 _______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 __通_ __含义: ___ __通__ __ 含义:___ 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 ____ 探究拓展训练【甲】《马说》(内容略)【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以千金①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④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⑤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⑦欲致士⑧,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⑨,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释】①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②涓人: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侍之臣。③安事:要……何用。④捐:弃。⑤之:指死马。⑥期年:满一年。⑦诚:真心。⑧致士:纳贤士。⑨见事:被重用。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逐一注音、解释。2、了解托物言志、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马 说》参考答案
预习案:
1、zhǐ pián lì sì sù yé lì cè
2、(1)两马并驾。 (2)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3)面对。(4)竭尽。 (5)正确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食”通“饲” ( http: / / www.21cnjy.com ),喂。 (2)“见”通“现”,显现,表现。(3)“材”通“才”,才能。(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1教育网
4、(1)shí动词,“吃”。 sì动词,通“饲”,喂。
(2)名词,马鞭。 动词,用鞭子打。
(3)岂,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恐怕、大概(表示推测语气)。
5、(1)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21cnjy.com
6、文体 观点 杂文
7、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人才 埋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 封建统治者应当善识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探究案:
1、托物寓意。
2、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21·cn·jy·com
3、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啥、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现实。 4、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www.21-cn-jy.com
5、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6、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7、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8、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2·1·c·n·j·y
9、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10、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伯乐,我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美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检测案:
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
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④有时 ⑤它,代千里马 ⑥等同,一样
3、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通其意。
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⑦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①表示肯 定语气,肯定“食马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耶 吗,表疑问
6、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7、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9、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