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二中片区第一次学情调查
初三年级英语试卷
2017.3.16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横线上。(2分)
站在2017年的起点,我们深情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致敬过去一年告别这个世界的文化大家。杨绛、庄奴、陈忠实、叶秀山、梅葆玖、孔飞力、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扎哈·哈迪德……他们中的很多人曾做客“足音”栏目,有的却成了我们未了的心愿。这些远去的背影,仿佛我们时代的指针。他们对真执着不已,对善坚守不移,对美深爱不悔;他们在无数个暗夜里秉(
)烛探幽,无数次失败中痴心不改,无数的喧哗中致力前行;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心;他们或以凌空高dǎo(
)或以浅唱低吟,共同chǎn(
)释了这生生不息、永不落幕的人生。2016年,他们一一化作夜空中最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
),烛照在前路。
《致敬远去的大家》
2.默写。(8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_。
(陶渊明《饮酒》)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_____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善鼓琴》)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海鳅船,大破高俅官军,并生擒高俅本人,一时梁山声威大震。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刷完篱笆的汤姆收到波莉姨妈的表扬,姨妈赏给汤姆一份最大最红的苹果,并批准他可以出去玩。汤姆作为“童子军”的大头儿和以乔·哈波为大头儿的另一伙“童子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汤姆的部队凯旋。
C.《格列佛游记》中内务大臣告诉格列佛: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受到来自不来夫斯古的入侵,敌方正准备一支庞大的舰队向小人国发起进攻。海军大臣向皇帝贡献了如何夺取敌人整个舰队的方案。
D.《骆驼祥子》中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红岩》中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决定出版群众性宣传刊物,取名
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是
(2分)
(3)阅读《草房子》中有个热爱土地的秦大奶奶,她因为什么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里?(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2014年12月13日中午,①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总书记先后到镇江和南京,②走进基层卫生院、农业示范园和农民家庭等基层单位,来到电子物流企业及科研单位,③就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考察调研,④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深入交流。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公祭”后增补__________。
(2)第②处词语累赘,应删去_
_。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________改为____。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6分)
材料一:电视剧本来就是一个耗资产业,对于古装剧来说,场地租金、道具、服饰、化装等开销更大。在国内影视基地尚未发展成规模之前,很多大型古装影视剧为了拍摄,都要斥巨资修建皇宫和街区。
材料二:很多古装剧片面求新,以现代观念和现代词汇贯穿全剧,甚至引用的诗词都为当代人所做,不惜以低级趣味作为噱头,将历史娱乐化;或者以穿越、架空为卖点,剧情完全不符合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肆意解构历史甚至颠覆历史。
材料三:许多创作者年龄偏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不丰富,同时又没有扎根基层潜心挖掘创作素材的决心和毅力,于是,扒扒故纸堆,拼贴或穿越几个所谓历史场景,掺合一些今天的偶像剧里的流行元素,便炮制出一部部穿着古代服饰的时尚剧。与此同时,一些创作者虽然拥有丰富经验,但被当前影视剧的高利润蒙蔽了双眼,作品不经过认真的推敲和反复的打磨便匆忙出手,只关心能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
(1)依据材料,概括当前一些古装剧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2)依据材料,说说当前古装剧在剧本创作者身上存在哪些问题?(2分)
(3)依据材料,说说如何解决古装剧制作中存在的问题。(2分)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诗中一、二句渲染什么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分)
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分)
8.诗中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上下一白
⑵从武林门而西
⑶即棹小舟入湖
⑷取道……石径塘而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⑵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2.【甲】在文章结尾处用“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与开头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
。
【乙】中
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
历
史
像
条
棉
被
商
志
强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成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聂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年第14期,有改动)
1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文章第②、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文章观点,评析曹操这个历史人物。(4分)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下“日月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赢了袁绍;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曹操的救命恩人陈宫,是真君子,与曹操是两路人,却因“宁死不肯归附”曹操而最终为曹操所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4分)
远
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
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7.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2分)
▲
18.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2分)
不愿上学
----
▲
-----
畏惧前行
----
▲
----决定上学
19.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示为下列选段作批注。(4分)
20.
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
2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
三
作文(50分)
22.作文(50分)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现实中迷失自我,但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多么的重要。只要不忘记最初最真的我,依旧会有飞翔的冲动。无论逆风顺风,一点一点就能冲向天空。让我们穿过黑夜和迷雾,付诸行动,即刻出发……
请以“即刻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6分)
1、(2分)bǐng 蹈
阐 qióng
2、(8分)略
3.(6分)(1)B
(2)《挺进报》、沙坪坝书店(3)第一次因为救落水女孩乔乔,第 二次因为油麻地里的一个落水的南瓜。
4.(4分)(1)增补活动(2)删去等基层单位(3)发展与保障互换(4)深刻改深入
(6分)(1)娱乐化历史(1分);肆意解构甚至颠覆历史(1分)。
(2)许多创作者缺乏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不丰富,又缺乏扎根基层,潜心挖掘创作素材的决心和毅力。(1分)有经验创作者片面追求高利润,作品不经过认真推敲和反复打磨。(1分)
(3)影视管理机构加快影视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基础设施建设,尽量降低拍摄成本;影视公司应精心打磨剧本,尊重客观历史;创作者应主动提高创作水平,遵循基本的从业道德。(2分)
二阅读(44分)
(一)(6分)
6.(2分)(1)“日落、黄昏”“无人、泪痕”营造了暗淡、幽寂、哀怨、凄凉。
7.(2分)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8.“春欲晚”“梨花满地”抒发了对青春暗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或借景抒情,庭院空寂,落花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哀怨。)
(二)(13分)
9.(4分)⑴全 ⑵往西走(向西去) ⑶就,便(立即,马上) ⑷回去(回来)
10.(2分)D
11.(4分)(每句2分)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12.(3分)甲“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乙“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
(二)(11分)
13.(2分)历史应该得到尊重。
14.(2分)第二段中李鸿章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事例是论证“国人爱翻案”的观点,(1分)第六段中李鸿章的事例是从反面论证了不应该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两类,而不见“人的影子”。(1分)
15.比喻论证(1分)和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把李鸿章比喻成飞行员,具体形象地说明李鸿章不应为晚清的覆灭负全责,论证了不是所有的翻案文章都要一概否定。(1分)
16.(4分)历史需要尊重,要客观、全面、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1分)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曹操宽广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官渡之战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1分)杨修之死和陈宫之死表现了曹操的奸诈,心狠手辣。(1分)曹操作为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好人坏人,)他只是某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而已,他的得失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对做人有更多的借鉴和警示。(1分)(说明:观点1分,结合曹操正反事例分析2分,总结概括1分。)
D
(三)(14分)
17.
(2分)父亲通过带我赶场卖猪崽改变了“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18.(2分)宁可卖猪
反省觉悟
19.(4分)(1)(2分)“僵”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柔”两个动词非常传神(造型感极强、进行人物特写);贴切地反映出父亲(由想“打”到想用事实教育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2分)渲染了清冷、静谧的气氛,烘托父亲内心的不平静;也使父亲“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这一刻画更真实。
20.(3分)这儿作者用繁笔(重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啰嗦的对话),是为了突出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用事实告诉儿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的,更好地表现文中父亲睿智;为儿子的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21.(3分)
①照应了前文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②使情节有波澜(富有戏剧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第①点1分,②③各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三(50分)
(一)作文评分要求参照中考评卷标准。
书写(4分)
卷面整洁,书写清晰、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