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2.如图2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
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
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
受到的磁力和重力是平衡力
3.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
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4所示,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
C.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
D.汽车突然启动
5.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竖直向上抛出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6.打篮球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
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C.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D.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
7.如图6,用10N的水平拉力拉一重25N的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木块受到的__________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为70kg,刚跳伞时做加速运动,此时运动员(包括伞)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后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下降,这时运动员(包括伞)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g取10N/kg)
9.直升机用钢丝绳吊着1.2×105N的挖土机,当挖土机静止吊在空中时钢丝绳对挖土机的拉力_______1.2×105N,当直升机吊着挖土机以l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挖土机的拉力_______1.2×105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遇到冰冻天气,湘潭大桥上汽车追尾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
,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另一方面,当路面结冰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变
,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长。
11.如图7(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7(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_______(迭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当他站在电梯上从一楼匀速上到二楼的过程中,如图8所示,小明受到
2
个力的作用,他的运动状态
不改变
(填“改变”或“不改变”).
三、作图题
13.如图9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4.如图10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5.境自远尘皆入咏,物舍妙理总堪寻!—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11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16.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12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往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___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运动。
第九章
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D
7.10
支持力
8.小于700
700
9.
等于
等于
10.惯性
小
11.减速
惯性
12.2
不改变
13.如图所示
14.(1)相反
钩码的数量
(2)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把小纸片一剪两半
(4)A
15.(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16.(1)支持
重
(2)同一
(3)小
远
(4)匀速直线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F
图6
图8
(a)
(b)
v
图7
v
图9
图10
图11
图12
v
F
G
f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