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二氧化碳的性质 黄梅县蔡山一中 方秀群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 课 反 思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CO2的实
验室
制取CO2的
性质碳酸盐与
酸的反应 承前启后 教材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理解真正让紫色纸片变红的物质,并能用所学相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之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法分析五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实验6-3 ( 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讨论: 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②蜡烛为什么自下而上熄灭?讨论: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于具备怎样的性质才能装入小小塑料瓶中的呢?学生: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缘故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实验6-3 ( 如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地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实验6-3和6-4完成下表:向实验6-3中变瘪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观察现象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讨论结果: ①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②可能是水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实验6-5(如图)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的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对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色总结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能装入小小的塑料瓶的原因:①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②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发生的反应。汽水打开瓶盖后冒出大量气泡,课后设计
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过程——课后探究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CO2 + H2O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 + H2O教学反思 课堂中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例如学生在做实验6-3时,会有部分同学做出不同的现象,可能是蜡烛同时熄灭、蜡烛都不熄灭等。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