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课件(洪雨)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课件(洪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3-19 13: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孔垄镇一中 洪雨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说课内容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指导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走进化学世界
宏观世界 微观世界 分子和原子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 “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日常现象的基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 坚持和增强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教材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微粒的一些特性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学情分析 —— 因材施教的前提
物理课中已接触分子和原子
对新学科很感兴趣,对化学
实验更是兴趣浓厚。
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课题内容抽象不具体,学生难
理解。 知识基础: 心理状态: 智力特点: 存在问题: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
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
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陶行知
多媒体讲

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发现法教法分析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普罗塔戈教学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实际、学生为主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趣味实验:花开花谢忽如一阵春风来忽如一阵秋风来 设计意图:罗杰斯认为:
意义学习的关键是营造有利
于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新课程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确定物质的微粒性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1、[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
提供资料,举例子2、科学家将硅的微粒从硅表面搬走形成汉字,如果
我们用这种微粒汉字写一部《红楼梦》只需要一根头
发丝的横截面积.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
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证据制定方案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实验探究1学生探究实况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实验探究2 同样的品红,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杜威认为:学习应从做中学。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实验探究3实验设疑:1+1=2?直观得结论抽





化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固态液态气态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收获新知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 运用新知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日常现象:醋、酒都要密封保存。教学过程—— 巩固训练 消化新知做课本52页第二题板书设计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微粒的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微粒之间有间隔(一般情况,物质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教学反思 (一)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联系宏观加以分析,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Good Bye!谢谢!
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