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课件(丁文超 )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课件(丁文超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3-19 13: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蕲春县漕河镇中学 丁文超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说课流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

原子物质构成奥秘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实质物质

变化
性质承前启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
2、通过宏观和微观知识的转换使学生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物质是可分的思想。
3、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4、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3、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
难点: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法分析分子、原子设计理念生活化学社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湿衣服变干 喷香水后闻到香水的味道展示图片喷洒香水 设疑:针对这些现象你最想问的问题是
么?最后把问题设置为湿衣服为什么会
变干,喷香水后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味道。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通过教师引导
和想象认识到微观粒子的存在,认识到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从
而使学生增强提出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引出分子、原子做铺垫。扫描隧道显微镜下
苯分子的图像 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形成的图形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当时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展示图片两幅图片给出物质确实是由微粒构
成的证据,引出分子和原子。让学
生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
子。使学生增强从资料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的
情感教育。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设疑:看这两幅图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 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
设疑: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提供资料教学过程2:活动探究乒乓球水分子放大三亿倍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得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和图例将分子的特性生动
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解读再次增强从资
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理。
????? ?2.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和一棵“铁树”,另一棵“铁树”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有关分子的什么性质?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实验探究该实验学生观察到“花”从下往上逐渐变红,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运用视觉美感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大烧杯内“铁树”大烧杯外“铁树”现象解释 花由下向上变红 棉花不变色浓氨水有强挥发性,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铁树”上棉花中大烧杯阻隔氨分子进入到“铁树”上棉花中1、现象:实验探究无色溶液变红色2、【结论】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活动探究演示实验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供:等质量品红、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质疑: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教学过程4:收获展示分组实验设疑:为什么空气的体积会变小?1.1---5小组学生做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2、6—10小组学生向盛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加入50毫升酒精,静置一会儿再观察液面的变化。1.让学生分组做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分组实验设疑:为什么空气的体积会变小?2、让学生向盛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加入50毫升酒精,静置一会儿再观察液面的变化。注射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此做为实验探
究的用品,更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引
导探究实验让学生能轻松的进行类比,从宏观
物质间有间隔自然的迁移到微观分子间有间
隔。学生通过类比迁移体会到化学和生活是相
通的,生活中有化学化学联系着生活。增强用
化学解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让
自己拥有化学的眼睛。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动画演示设疑: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气体受热膨胀的现象教学过程4:走进生活用收获的知识进行链接和解释缉毒犬缉毒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天热导致轮胎爆胎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粒子是




的分子质量小、体积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教学过程5: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对大多数物质而言温度越高分子之间间隔越大
教学反思 本课题较抽象,教学中以生活中简单事例、图片来创设情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并增加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 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接受。不过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学生实验参与不够、对较为复杂的现象还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和解释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找准观察实验的角度,启发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培养学生微观想象力和创新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