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课件(詹英)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市初中化学说课比赛 《分子和原子》课件(詹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3-19 13: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反思 三、说学法指导 二、说教法分析说课内容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基本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又为学生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说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1)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微粒性;
(3)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一、说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粒子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一、说教材分析 实验探究法、情境激学法、合作交流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说教法分析三、说学法指导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第四环节: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构建体系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后巩固四、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然引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教学设计:在引入新课时,我播放《李白和酒的故事》。四、说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活动一学生分组实验:将酒精滴在手背上。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先让学生体验酒精挥发这一常见现象,后教师设疑诱导,再微观模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从而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培养其微观想象能力。 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讨论:酒精为什么消失了? 四、说教学过程微观过程 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知道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活动二:展示几种粒子的图片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二:粒子很小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不仅加深学生对物质微粒性的理解,而且通过数据让学生从量的角度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很小。 活动: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本48页最后一自然段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三: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增补课本实验,增加其趣味性,并模拟其微观过程,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桃花朵朵开活动一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三: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通过对这一对比实验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粒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粒子运动速率越快。 学生分组实验:品红分别溶于冷、热水活动二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学习新知四:粒子间有间隔设计意图: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让学生能推知粒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实验:等体积酒精和等体积水混合。 活动一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学习新知四:粒子间有间隔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趣味实验,让学生很自然的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二学生动手实验:使变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活动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归纳总结,
构建体系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通过学生解答李白的疑惑,首尾呼应,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使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帮助李白解决他心中的疑惑吗? 为什么看不到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李白再看坛子时,惊讶的发现,酒变少了。 四、说教学过程活动: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我爱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充足了气的篮球时间长了会变瘪
3、6000L氧气可以加压储存在40L钢瓶中。
4、为什么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5、铺铁路时,两根铁轨连接处要留一点缝隙。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设计意图:通过个性化的作业,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其微观想象能力,并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以第一人称写一篇科普性的小文章:“如果我是氧分子……”,写出你的所见所闻。 课后作业四、说教学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1、粒子很小2、粒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粒子运动速率越快3、粒子间有间隔二、粒子的性质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在教学设计上,我以《李白与酒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2、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渗透化学与生活结合的思想,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3、增补了课本实验,增加其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教学后我发现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实验探究时如何更好的掌控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这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地方。 五、说教学反思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