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分子和原子》说课说课者: 冯华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说课流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
和
原子物质构成
质量守恒
定律
化学反应
实质物质
的
变化
性质承前启后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定义。
②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②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⒊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子、原子性质的理解。
难点:分子、原子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树立合作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法分析第一,情境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电脑辅助。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设计理念生活化学生活走向回归教学过程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梅 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展示出图片,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获得情感的激发,使之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通过观察分析与科学事实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1、分子、原子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资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我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水分子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②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重点探究对比实验设计思想。 学生实验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氨分子运动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分组动手完成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更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实例,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归生活”的宗旨。继续探究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提供:品红、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子性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③分子之间有间隔教师演示类比实验
用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观察体积减小,从而进行类比迁移: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间隔。液态物质,较难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通过学生实验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的水和空气,对比可以得出:【设计意图】这样安排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质疑中升华知识!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2、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
设计由水蒸发和水电解两个变化的微观过程的动画分析和推理。受热水的蒸发讨论交流: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否改变?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总结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再进一步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设计意图】这是本节难点,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通过画面上生动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使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象传递给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节的难点。3、回归生活,归纳小结 湿衣服晾晒会变干、喷香水闻到香水的气味等生活中的现象。 投影生活中有关图片,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本节课的小结:安排同桌学生进行交流,各自说出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㈣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⒈必作题
⑴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
①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②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⑵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①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②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⒉选作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简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⑵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⒊思考题(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原子
一、分子原子的性质
1、分子原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压强有关)
二、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突出:
⑴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
⑵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由于时间分配有点紧分子原子概念比较区别和联系还有一定欠缺。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恳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