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教师卷+学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教师卷+学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0 10:34:41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3年 D. 1956年
2.读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3.下表中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工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21·cn·jy·com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改革开放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属于当时取得的成就有(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 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2·1·c·n·j·y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 )
A.土地改革完成后
B.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以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类型的宪法( )
A.民主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9.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0.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B.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 右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50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1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4.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B.集中力量发展国防事业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D.集中力量发展科学事业
15.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
A. 过渡时期总路线 B. 新时期总路线
C. 第二个五年计划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6.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教育网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18.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失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 的印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 个历史时期?( )www.21-cn-jy.com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1.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刘少奇含冤去世 B. 邓小平被打倒 C. 毛泽东逝世 D. 天安门事件
22.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实际指向的(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②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③林彪反革命集团;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 期间( )www-2-1-cnjy-com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C. 没有制定法律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24.1971年9月13日,林彪策动反革命政变未遂,乘飞机仓皇出逃造成机毁人亡的地点是( )21·世纪*教育网
A.苏联莫斯科 B.蒙古温都尔汗 C.新疆戈壁滩 D.东北大兴安岭
25.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 抄》)人民以诗为武器,怒斥“四人帮”,是为了悼念( )2-1-c-n-j-y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朱德 D. 刘少奇
2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7.下面属于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错误抵制和斗争的事件是( )
①“一月风暴” ②“二月抗争” ③林彪等人出逃机毁人亡 ④“四五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8.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领导人是( )
①邓小平 ②华国锋 ③叶剑英 ④陈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9.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文化大动乱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制造冤假错案,破坏文物 D.政治大动乱,思想大混乱
30.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③又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来源: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每空0.5分,共10分,错别字不给分)21*cnjy*com
图一
问题一: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 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在 (国家)的帮助下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 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二
问题二: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次运动国家对 、 和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 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21cnjy.com
图三
问题三:图三漫画是 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 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国家在 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
图四
问题四:图四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悼念 的 运动。此时国家面临严重危机,1976年10月, 、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 ,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版权所有:21教育】
32.分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然后回答问题。(9分)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94千瓦时
问题一:你从上表中能得到哪三个信息?(3分)
问题二: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2分)
问题三:这个决定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问题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1分)
问题二: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1分)
问题三: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2分)
问题四: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分)
问题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4分)
34.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1分)【出处:21教育名师】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问题一: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2分)
问题二:表格一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分)
问题二: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2分)
问题三: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3年 D. 1956年
2.读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3.下表中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工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改革开放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属于当时取得的成就有(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 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 )
A.土地改革完成后
B.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以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类型的宪法( )
A.民主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9.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0.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21教育网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B.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 右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50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1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4.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B.集中力量发展国防事业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D.集中力量发展科学事业
15.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
A. 过渡时期总路线 B. 新时期总路线
C. 第二个五年计划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6.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com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18.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失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 的印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 个历史时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1.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刘少奇含冤去世 B. 邓小平被打倒 C. 毛泽东逝世 D. 天安门事件
22.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实际指向的(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②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③林彪反革命集团;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 期间( )www-2-1-cnjy-com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C. 没有制定法律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24.1971年9月13日,林彪策动反革命政变未遂,乘飞机仓皇出逃造成机毁人亡的地点是( )2-1-c-n-j-y
A.苏联莫斯科 B.蒙古温都尔汗 C.新疆戈壁滩 D.东北大兴安岭
25.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 抄》)人民以诗为武器,怒斥“四人帮”,是为了悼念(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朱德 D. 刘少奇
2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7.下面属于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错误抵制和斗争的事件是( )
①“一月风暴” ②“二月抗争” ③林彪等人出逃机毁人亡 ④“四五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8.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领导人是( )
①邓小平 ②华国锋 ③叶剑英 ④陈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9.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文化大动乱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制造冤假错案,破坏文物 D.政治大动乱,思想大混乱
30.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③又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每空0.5分,共10分,错别字不给分)21*cnjy*com
图一
问题一: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 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在 (国家)的帮助下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 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图二
问题二: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次运动国家对 、 和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 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21*cnjy*com
图三
问题三:图三漫画是 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 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国家在 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
图四
问题四:图四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悼念 的 运动。此时国家面临严重危机,1976年10月, 、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 ,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31.(每空0.5分,共10分,错别字不给分)
问题一:一五计划;重工业;苏联;东北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
问题二: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2年;社会主义。
问题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
问题四:周恩来;四五;华国锋;叶剑英;江青;文化大革命。
32.分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然后回答问题。(9分)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94千瓦时
问题一:你从上表中能得到哪三个信息?(3分)
问题二: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2分)
问题三:这个决定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4分)

32.(9分)
问题一:建国初期,我国在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上低于印度(1分);建国初期,美国在钢产量和发电量上比印度和中国高出好多倍(1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1分)。
问题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
问题三:结果:到1952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2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21cnjy.com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问题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1分)
问题二: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1分)
问题三: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2分)
问题四: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分)
问题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4分)
33.(10分)
问题一:1954年(1分)。
问题二:实行赎买政策(1分)。
问题三: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问题四: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2分)。
问题五: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21·世纪*教育网
34.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1分)【来源:21cnj*y.co*m】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问题一: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2分)
问题二:表格一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分)
问题二: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2分)
问题三: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34.(11分)
问题一: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2分)。
问题二: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3分)。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分)。2·1·c·n·j·y
问题三: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问题四: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2分)。【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