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0 17:09:56

文档简介

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2)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个(   )       一扇(   )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学习列宁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jīng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 (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 (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 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 (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 (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 (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 (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 (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 (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蜜蜂引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注音自学生字读音,检查识字情况,对读不准字音的学生要指导。学完课文,再一次集中读字音,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2?写字教学。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
    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
    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容易写错,笔顺是:。
  (三)词句教学
    理解“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果然、惊讶、向导”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
    第三段的三句话从字面看并不难,实际上不大好理解,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可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如问: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列宁找养蜂人,是边观察边思考,从分析中得到启示,最后找到了养蜂人的。使学生懂得只有会观察,善思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
    派人惊讶敲门向导莫斯科
  (四)朗读指导
    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第三自然段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应指导好朗读,读出语气,表现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养蜂人见到列宁时说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热情而惊讶的语气。列宁的话则要读出幽默、风趣的语气。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3题的练习,是通过画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想象力。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出列宁去找养蜂人走的路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上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也可以同桌合作作画,画完后小组交流,再选好的在全班展示并介绍。
  (六)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己出声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音读准,练习把句子读通顺。(练读两三遍)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好两个问题,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和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二是列宁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自学要求:
     ①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②想象一下列宁的住处、路边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
    (2)理解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句,想这句讲了什么?这句讲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交待出花丛、蜜蜂。
     ②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列宁又发现什么?他是怎么思考的?组织学生讨论。
     ③根据学生的讨论概括填空:
      列宁发现花丛里有。
      列宁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只要朝蜜蜂飞行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
     ④根据自己画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最好能说出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出对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思考推断力的赞扬。
   4.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①自己练读,读出养蜂人惊讶和列宁的幽默、风趣。
     ②分角色读。去掉叙述语同桌分角色读。
  (四)谈一谈学习了《蜜蜂引路》一课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识字、写字教学。
  (六)读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