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3B Unit8 Big bird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1. 词汇:能听说读写词汇:tall, short, young, old, long, short, fat, thin, big, small
2. 句型:This/That +animal(动物词汇) is +adj.(形容词) It has a/an/two +adj.(形容词) +n.(名词) It can +v. (动词)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出示动物的一角,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形容词和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能运用所学形容词和句型进行猜谜的游戏,并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词汇和句型。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且能帮助教学的有效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英语、乐于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的学习态度。
三、 教学重点:
1、形容词的掌握运用。
2、句型: This/That +动物名称 is +形容词.
It has a/an/two +形容词 +名词.
It can +动词.
四、教学难点:对句型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习用具、单词卡、动物图片、录音机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问候 师向生问候 生向师问候 营造英语氛围,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
2.创设情境进行旧知的检查和导入新课 1.利用上一个单元所学句型“Do you like … ”来引出动物,并同时交代评价方法。 1.能针对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并挑选出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动物进行比赛。 用已知的知识作新课的铺垫,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评价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3.新课导入 1.手持漏出一角的动物卡片,让生猜出动物名称并在评价上给予奖励。 2.利用猜出动物的特征,进行形容词和句型的学习 1.能根据师出示的卡片特征,积极参与猜的活动。2.在图片帮助下,理解和运用所学形容词和句型 利用孩子们喜欢参与的猜一猜活动创设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教授语言知识,更有利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4. 新课学习 1. 描述黑板上的卡片,如:a small bird,a fat pig等。2. 指卡片,让生进行描述3.播放录音Learn to say 1. 认真倾听并能准确指认卡片并跟读卡片。2. 能根据师所指卡片描述出卡片的特征。3.手指着图中短语,并跟读磁带 从听、说入手,培养学生认读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并且进一步纯正语音、语调
4.巩固新知和拓展运用 1.告诉生“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并依据动物卡片的特征进行描述。2.布置生来设置谜语其余学生来猜谜 1.认真倾听,并 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猜谜游戏2.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仿效师的谜语进行改编创造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极有利于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6.家庭作业 口头创编谜语抄写所学形容词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落实写的能力
反思:
本节课是Big bird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新学形容词和描述动物的一些句型,为孩子们理解故事和运用语言交流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 注重知识的衔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构建,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引新,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Do you like … ”来引出孩子们是否喜欢动物,并根据各种动物的特点,来引出形容词和句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 利用肢体语言,呈现形象直观的动物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操练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因此肢体语言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教师恰当、自然的肢体语言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表现语言的意义。依据此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手势语将形容词的特点和动物的特征,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边说边做,既利于其理解,也利于其运用表达。
3、 注重活动的层次和梯度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让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先是呈现动物卡片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动物Is it a/an +动物名称?再完整呈现整个动物卡片,根据动物特点,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该形容词的特点a/an +形容词+动物名称。进而再扩展为It’s a/an +形容词+动物名称。It has (a long nose), It can (fly)等。当学生理解后,先由教师设置谜语,学生根据师的描述猜谜,最终过度到学生之间互设互答,较好地体现了活动的层次性和梯度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