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梨园百花(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3-20 16: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梨园百花(二)第五单元 现在我们都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把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子弟”。梨园是指唐代京都长安光华门外的禁苑中,园内有“梨园亭”,供演奏乐曲用。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梨园的乐工多是来自民间的艺人,经过严格选拔进入宫廷后,得以专心磨练,又能互相学习,技艺得到长进,对唐代歌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谁说女子享清闲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 旧称河南梆子。因河南简 称“豫”,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常香玉是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演出,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称。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人欢马叫》等。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著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袁雪芬 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嵊县人越剧旦角。是新越剧的创始者和践行者。
1933年开始越剧生涯,一生为越剧艺术和中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袁雪芬独创“袁派”艺术,唱腔韵味醇厚。1953年,袁雪芬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 袁雪芬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该片已成为影史经典。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发展,主要采用当地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
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其中是否有你熟悉的旋律呢?天仙配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著名剧目:
《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 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人。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代表作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豫 剧黄梅戏越 剧 《刘海砍樵》《女驸马》《红楼梦》《打金枝》花鼓戏 聆听戏曲片段,将剧名与其剧种连接起来。 是黄梅戏最负盛名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出身官宦之家的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李氏家道败落后兆廷来冯家投亲,冯父及继母嫌其贫穷,逼其退婚,兆廷不从,冯父诬良为盗,陷兆廷入狱,并逼素珍另嫁朝中权臣刘文举之子。素珍不从父命,女扮男装出逃进京,冒兆廷之名应试,高中状元;皇帝爱其才貌,招为驸马,素珍却之不得,无奈进宫成婚。洞房之中两女相遇,素珍冒死陈词,情动公主。金殿上公主与素珍妙语故事,权臣刘文举巧改姻缘,既保住了皇家脸面,又成全了情人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