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
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
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自主预习案】
任务一:认识浮力。阅读课本49-50页,回答
1、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
。木块受到
个力的作用,它们是
和
。
2、漂浮的木块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掉入水里的苹果都
(受或不受)浮力。
3、
叫做浮力。
4、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是
。
5、由50页第一段可知:
的值,就是浮力的大小。
任务二: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阅读课本50页中间部分看图10.1-3,回答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
,对物体水平方向的
有影响。但是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比上表面
,压强比上表面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液体对产生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2
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F1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
任务三: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51-52页,回答
1、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
2、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法。
3、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越大、液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探究案】
知识点(一):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么现象?木块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
液体种类
21世纪教育网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探究实验2: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或铜)块块,记下铝块的重力G物;用手向上托金属块,测力计示数如何?在把金属块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结论: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是
。F浮力=
知识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1、实验与观察4: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2、理论分析:如右图,假设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有一个
边长为L的正方体,上表面距离水面H,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分析
1)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
,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
2)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
,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
3)左右表面和前后表面受到压强的关系
,受到压力的关系
,可以相互
。
实验结论: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F浮
=
—
知识点(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实验4:学生分组做课本P51实验
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呢?
研究浮力与深度关系时,要保证浸入液体的物体的
不变,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物体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并分别停在液体的不同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由此确定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
深度h
/
cm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
格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若有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准备好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清水和盐水等),把这些液体按密度大小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看看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若有关,怎么怎样的特点?
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越大、液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当堂训练案】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9-3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
)
A.F1
B.F2
C.F3
D.F4
2.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100牛顿;B、80牛顿;C、20牛顿;D、120牛顿
3.
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B.只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C.浮力起因于液体对物体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D.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时,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4..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
)
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
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
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
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
5.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
A
20N
B
8N
C
28N
D
12N
6.
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铜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
A.铜块的体积
B.铜块受到的重力
C.铜块受到的浮力
D.铜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
图9-3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知识点一:阿基米德的灵感
1、阿基米德用“物体
”取代“浸在液体中的
,从而顺利的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
2、物体排开液体的
越大,液体的
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知识点二:浮力的大小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
【课堂探究案】
(一)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
问题1:通过教材图10.2–1的操作,试试看,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排开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
问题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
实验(1)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金属块)、溢水杯、小桶、水、酒精
(2)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③将圆柱体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
圆柱体重物G/N
小桶重G桶/N
浸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浮/N
小桶和水的重
G桶+水/N
排出水的重G排/N
⑤计算出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⑥重复步骤③、④、⑤测出圆柱体受到酒精的浮力F酒精和排出酒精的重力G,实验数据记录
圆柱体重物G/N
小桶重G桶/N
浸没入酒精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浮/N
小桶和酒精的重
G桶+酒精/N
排出酒精的重G排/N
在表格中
(4)归纳总结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所受的重力
;公式表达为:
.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5)推导:F浮 =ρ液 ɡV排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无关。)
关于v物与v排的关系:1)完全浸没:
2)未完全浸没: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例:(1)有一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100ɡ,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小?(2)有一个重8.1N的铝块,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取10N/kg)
【当堂训练案】
1.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小后变大
2.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2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5.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F甲=F乙=F丙
B
F甲C
F甲D
F甲=F乙6.(选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石块重5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若将这个石块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N.(g=10N/kg)
图1
小桶重G桶/N
浸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浮/N
小桶和水的重
G桶+水/N
排出水的重G排/N
图1
图2
图3
图4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等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木块﹑乒乓球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杯底,教师设疑:“浸入液体中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决定?”
【自主预习案】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1)当F浮______G,物体上浮,
(2)当F浮______G,物体下沉,
(3)当F浮______G,物体悬浮,
(4)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F浮______G
3、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
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____,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4、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
5、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
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______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______,从而使重力_____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6、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的密度,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浮力),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排开空气的体
积减小,所受到的浮力减小,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飞艇
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也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物体上浮:F浮
G物
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
F浮
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和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
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
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
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
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
(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
(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探究点二:探讨轮船的工作原理
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的过程中,轮船的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的吃水线这几个量中哪些没有变化?哪些有变化?怎样变化?(小组讨论)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当堂训练案】
1.一个重为10N的木块在水中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这木块受到的浮力(
)
A.上浮时小于10N,漂浮时大于10N
B.上浮时大于10N,漂浮时小于10N
C.上浮时等于10N,漂浮时等于10N
D.上浮时大于10N,漂浮时等于10N
2.
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船受到的重力
B.船受到的浮力
C.船排开液体的重量
D.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3.
把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而铁块下沉。静止后它们受的浮力大小是( )
A.F木球>F铁球
B.F木球C.F木球=F铁球
D.无法判断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而水中的鱼儿则是通过改变鱼鳔中的气体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原来处于悬浮状态的鱼儿,如果将鱼鳔中的气体体积减小一些,将有助于鱼儿
。
5.游泳时,有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将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假如一位重为490牛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觉,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多少?排开水的体积约为多少?
6.把重5N、体积为0.6c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A
4.
自身的重力
下潜
5.490N
5×10-2m3
6.假设物体能浸没于水中,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g/cm3×10N/kg×0.6cm3=6N,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因此物体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由漂浮条件可得F浮=G=5N。
上浮
v
悬浮
下沉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