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白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白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1 09: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
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心愿的句子;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小白杨》MTV,白杨课件.ppt.ppt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之前:板书课题)
年级
班的同学们,大家好!真是有礼貌的孩子!
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心理素质真高,一看就是经过大场的人!是吗?(大拇指。)(大家很谦虚!)
上课前放松一下,先来听首好听的歌,小白杨
阎维文.mp3。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听后小结:哎呀,看同学们听得还意犹未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小白杨)这是一首军旅歌,一曲小白杨倾倒了多少军人的心,一颗小白杨吸引了多少人关注的目光。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为什么这么多诗人、作家,写诗去歌唱白杨,写文章去赞美白杨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白杨。(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从而利用MTV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齐读课题。再来一遍!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梳理归纳:
①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是呀,这是生长在哪儿的白杨呢?
②白杨有什么特点呢?
③课文为什么以白杨为题目呢?(对呀,以白杨为题目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难道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还写了谁呢?)
(议价:你的问题真有深度,一看就是有内涵的孩子!)
(板书:哪儿?特点?为什么?)(设计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为以下教学作铺垫) 过渡: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8页,自由读读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呢?
二、整体感知,自学解疑。(3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解疑答难。
2、教师巡视,点拨。(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
三、披文入情,领悟内涵
过渡:读完了吧?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课文写的哪儿的白杨呢?谁来给大家说说。
(一)、戈壁(5分)
1、学生汇报:大戈壁(滩)上。
2、接问:读读课文中描写戈壁滩的段落。
出示: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3、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都来读读这一段,通过读,你能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吗?谁来给大家说说。
“茫茫”: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没有”:什么都没有,十分的荒凉。
“浑黄一体”:漫天的黄沙,我们眼前只是单调的浑黄色。
4、让我们走进50年前的大戈壁:
出示视频:看,这就是茫茫无际、寸草不生、荒无人烟、风沙肆虐的大戈壁。这里就是生命的禁区!
师:大戈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荒凉、恶劣)
5、好,我们一起把此时的感受读进去!
师:读了第一段,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哪儿的白杨哪?(戈壁滩上的白杨)(擦去问号。)

过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能生存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但就在这常年干旱、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却生长着一排排高大的、郁郁葱葱的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找到了吗?(板书:高大挺秀)
(二)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特点(15分)
1、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呢?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段落。
画完之后,同桌交流一下。(生学习、师巡视、点拨)
2、谁来读读你找到了哪些段落?
汇报出示: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3、我们来看屏幕,你(还)从哪句话读出来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在高大挺秀上△儿)

谁还有补充吗?
4、“高”:最高的白杨有35米,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读出那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大”:是呀,哪有这么大的伞!真让人惊异!来,读出这种感觉。
(哪句话还写了树的大?)
“直”:读出白杨树笔直的站立、挺拔的身躯!读---

过渡:读的真好,我们从兄
( http: / / www.21cnjy.com )妹俩的对话中读到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高、大、挺,这是它外在的秀。课文哪儿又写了白杨树的“内秀”呢?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
(生学习、师巡视、点拨)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每句话都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我们好好的品味,默读课文,看看我们能从这段读出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呢?拿出你的笔,在旁边简单写一写,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完之后,可以前后四人一小组交流交流。
你读出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从哪个词语看出它?---你还读出了不同的体会哪?
过渡:我们先读读爸爸的第一句话,齐读。你读出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谁来说说?
句子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1、生汇报:读出了

师: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能试着读一读吗?)
2、对比齐读,加上“从来”,你读出了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2生说)
3、它天生就是直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直的,这是白杨的本性正直。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它本性的正直!
过渡:第二句呢,你读出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自己读一读。
句子二: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自己读一读。
生汇报:读出了

师: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能试着读一读吗?(谁能)
2、“很快”、“粗壮”------生命力强
师:这是哪儿的白杨?在常年干旱、寸草不生的戈壁上,它都-------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来读出它的顽强!
(他读了白杨树
-----,你还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品格特点呢?)
3、“哪儿”----适应力强
师:大家想象一下,除了大戈壁,哪儿还可能需要白杨?
(沙漠、校园、城市----
小结:是呀,不论是遥远的边陲,还是茫茫的沙漠,(我们一起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4、小结:这句话,我们不仅读出了白杨生命力强,还读出了白杨适应力强。
过渡:第三句,你又读出白杨的什么品格特点?先读读。谁来说说。
句子三: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生汇报:读出了坚强。
师: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来,试着读一读。
(“坚强”两字的重读,教师要用语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引导。)(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所有这个环节重点抓了学生的读)
2、想像一下,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会经受哪些严峻的考验?
3、是呀,白杨树坚强的挺立在戈壁滩上,不屈不挠与风沙顽强抗争,与干旱誓死对决,
遮天蔽日的风沙面前,它总是——
常年持续的干旱面前,它总是——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它总是——
小结:
1、(结合板书)本性正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都是白杨树的品格特点,也是白杨树内在的秀美(擦去问号)。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白杨树-------视频(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可以更好地了解白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看,这就是那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这就是哪儿需要哪儿生长的白杨树-------
这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屈向上的白杨树-------
2、让我们带着对白杨树的敬仰之情再读这段。
3、学语文就要学会积累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看哪些同学能看着老师的提示,把这一段背下来。(课件提示几个关键词)
师:现在背下来了吗?我们试试!(借关联词背诵。)
(学生试着背诵、齐背。)(设计意图:背诵片段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
(自己的心)。爸爸表白自己什么心愿呢?孩子们知道吗?(不)他们只知道----接读课文
(三)、父亲的心愿(10分)
▲第14段(5分)
1、接读课文:
生: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他们却不知道……生: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师:他们只知道……生: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却不知道……生: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念书?
(让孩子们经受锻炼,早日适应艰苦环境。)
师:他们只知道……生: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他们却不知道……生:新疆的有多么偏远?有多么的艰苦?
3、孩子们小啊!孩子们这三个不知道,你们知道吗?
(学生谈)你还知道了什么?
(评价:真会读书,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
4、观看课件中的照片:(设计意图: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师:旧中国留给新疆的是贫穷和荒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条件恶劣,人民生活艰苦。1954年,中央决定驻新疆的十万解放军就地转业,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起垦荒守边的双重历史使命。50多年来,他们为了边疆的繁荣和稳定,克服重重困难,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今天的新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亘古荒原变成了“麦穗金黄稻花香、水果满园谷满仓”的好地方,一座繁华的城市正在西部崛起!但是毕竟东西部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支援边疆、建设边疆。)
5、现在你知道爸爸在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了吗?
师:不仅他们自己,还要他的子女们、世世代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就是爸爸的心愿。(板书:无私奉献)
过渡:爸爸的心愿就像一颗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它能生根?能发芽?能长大吗?爸爸还有些担心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的一段。
▲第16段(5分)
(二)出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这段话中有两个描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想一想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变化哪?
(评价:你真会读书,你透过爸爸的神态读懂了爸爸的心。)
“沉思”:
孩子们从小在城市长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下子要到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去,他们能适应这样艰苦的环境吗?能战胜遇到的困难吗?(能)从哪里看出来的?-----“迎着风沙”
“微笑”:想到孩子也将像小白杨一样战胜重重困难,茁壮成长,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这是欣慰的笑。
小结:“高大的白杨树”就是(爸爸妈妈一样的边疆建设者)板书:建设者。


几棵小树”就是(儿女),不仅仅是儿子和女儿,还有更多的一代代的建设者们。
2、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作者仅仅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白杨树吗?(不是)而是借白杨来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抒发的是对谁的感情?)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用白杨做题目了吗?擦去问号
3、结合板书:正是像白杨树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扎根在这里无私奉献的建设者,祖国边疆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读出爸爸对孩子们的期盼,读出我们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四、拓展延伸,学写颁奖词:(5分)
1、配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爸
( http: / / www.21cnjy.com )爸一样的建设者,他叫徐本禹,是我们山东人,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课件出示感动中国颁奖词)徐本禹就是一棵扎根在西部边疆的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2、其实,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还有许多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杨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比如老师、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等等,请你选择一个,为他们写一份颁奖词。
(是呀,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让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听了你颁奖词,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来,孩子,握握手,我代表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向你表示感谢!)
小结:孩子们,就让我们记住这生长在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北一种普通而高大挺秀的树——白杨。更要记住的是这具有白杨精神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老师相信,白杨精神会代代相传,我们班的孩子也会像小白杨一样,祖国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生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五、作业
1、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西部开发和支援西部建设的资料。
2、拓展阅读:艾青《帐蓬》、茅盾《白杨礼赞》
让我们在《小白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我们这一课。下课!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哪儿?
特点?
建设者
无私奉献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