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推广
D.合纵连横的发展
3.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5.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6.
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7.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8.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下图是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它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立了演出场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南京的地方风俗习惯
B.徽剧、京剧在街道同时上演
C.呈现了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D.戏剧表演与欣赏充实了生活
10.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1.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2.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3.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14.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召开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
15.
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
①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④“八一”南昌起义⑤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35分)
16.(9分)
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了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何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3)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政府设置在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1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4)概括材料三,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5)清朝疆域东南到宝岛台湾及其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但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被哪个国家侵占?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 (2分)
17.
(10分)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既有制度延续、政治清明、传统艺术,也有思想局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盛世篇】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五: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思想篇】
材料六: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这是延续秦以来的什么制度?(3分)
(2)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两个盛世的描述?(2分)
(3)材料三图一、图二反映的书法的字体分别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六,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
18.(8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2分)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2分)
19.(8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成为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到1984年,中国无产阶级约有十万人。
材料二:
1919年6月,为了支持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争,上海工人自动罢工。印刷厂工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纸印刷。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相继罢工,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去。”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材料四: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哪一类企业?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三中的“画舫”因为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2分)
(3)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图2事件的成败?(3分)
(4)综合以上探究并联系所学知识,请就中国近代史写出两点你的认识。(2分)
九年级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CCB
DBCBC
DDACB
二、非选择题
16.(1)措施:分封制。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秦始皇(嬴政也可)郡县制。
(3)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5)荷兰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1)明:废除丞相;清:设立军机处;延续了秦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文景之治;开元盛世。
(3)楷书;行书。
(4)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
18.(1)开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2)措施: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中国同盟会;国民革命军。
(4)含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历程: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9.(1)外商企业。说明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黄埔军校培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革命军的基干力量,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成: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4)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腐朽的封建统治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根源;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探索精神。(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