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 复习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 复习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3-21 14: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彩的光
复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微山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水中的鱼儿来回游动,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
2.如图1所示的是一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在水面处发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指出图中的入射点是
,入射光线是
,法线是
,反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
4.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6.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夜空中星星”眨”眼眼睛
B.池水中映着一轮明月
C.海市蜃楼
D.池水变浅
8.如图3所示,平行光线经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
9.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10.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波光粼粼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日食的形成
11.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4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佩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5.如图6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6.
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7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17.完成下图8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8.(8分)小明利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____________OA21·cn·jy·com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___可逆的。
19.(12分)如图10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当把凸透镜放置在如图10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2)为了探究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把蜡烛放在正确位置后,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使它到凸透镜的
距离要大于
cm。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
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

移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O
AO
BF
OC
OE
60
60
30
3.焦点
4.凹透镜;凸透镜
二、选择题
5.C
6.A
7.B
8.B
9.
D
10.
B
11.C
12.D
13.A
14.A
三、作图题
15.
如图1所示
16.如图2(两种方法)
17.如图3
四、实验探究题
18.
(1)在(3)OA
可逆可逆
(2)
如下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19.
(1)缩小(2)远离
20(3)上
蜡烛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9
图10
图10
图1
图2

图1

图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