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3 1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5分)
(1)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2)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英雄失路的血泪之悲的诗句


(5)将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补写完整。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ò
chuò(
)。
(2)于是,人们一半是xì
xuè(
),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3)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cán
yuán(
),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4)太奇怪了,他想道,这是幻像吧,也许是hǎi
shì
shèn
lóu(
)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和老师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享受着天伦之乐。
B.林语堂上世纪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英文课的时候,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望眼欲穿。
C.农场主德里斯是个刻薄而吝啬的人,平时工作中,他屡屡对罗斯福吹毛求疵。
D.我忐忑不安地离开经理办公室,回到熟悉的座位上却如坐针毡,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经理的责备还是盛情的挽留。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威马逊”已离开菲律宾,马尼拉市内的证券交易所以及政府办公点已于当地时间17日恢复,但由于断电等问题,许多学校仍处于关闭状态。(在“恢复”之后加“办公”)
B.齐仁睿是历城二中的高三学生,他少言寡语,却在第55届刚结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一鸣惊人,勇夺金牌,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数学学堂班。(将“第55届”和“刚结束的”交换位置)
C.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防范“既拿补贴又坐公车”,本轮车改将采纳三项措施:釜底抽薪、科学设计、加强监督。(将“防范”改为“防止”)
D.调查显示,逾一成市民反对广场舞等活动,当被问及反对的主要原因时,大约80%左右的市民认为是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去掉“大约”或“左右”中的一个)
5.请仿照前面的句式,续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完整的排比句。(4分)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6.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的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上面节选的片段主要写了
。(2分)
(2)结合所选的内容,总结一下莎莉文老师这一人物形象。(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5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②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④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漏断:指夜深。②缥缈:隐约的样子,形容孤鸿影子。③省:理解,领悟。④拣尽:指作者不肯随世俗浮沉的高洁品质。
7.请对词中画线的句子加以赏析。(3分)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8.下面对词作内容或作者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字子瞻,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展现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C.词的开篇两句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了铺垫。
D.词的下片以比喻和对比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当时的心境。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9~11题。(10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亲戚畔之
(3)以天下之所顺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为证明中心论点,第②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第③部分采用了道理论证。
C.第④部分在论证中运用了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D.文章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三)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2~14题。(8分)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②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③既成粢④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社稷(jì):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②丘民:庶民。③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④粢(zī):稷,粟米。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民为贵/得乎诸侯为大夫
B.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C.社稷次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牺牲既成/既克,公问其故
13.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14. 孟子在这篇短文中强调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你能从中国历史中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两个例子吗?(3分)
(四)阅读《用知识欺负人更可耻》一文,回答15~18题。(11分)
用知识欺负人更可耻
桑林峰
①2013年年末上映的电影《无人区》中,徐峥扮演的律师为了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一名罪犯成功地逃脱。他这种用知识欺骗人的轻狂举动,不仅伤害了遇难警察的同事和亲友,也让恶释放出更大的恶,最终造成自己的灭顶之灾。
②这让我想起文怀沙先生的一段话:“一个地主用土地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资本家用金钱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知识分子用知识去欺负人,也是可耻的。”综合各种欺负人的现象,用知识欺负人,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欺负,而且是一种精神上、文化上的蔑视,更可怕,也更可耻!
③时至今日,用知识欺负人的现象,有蔓延之势。医生、法官、经济学家之类,都是以自身的知识、经验、智慧、资历去工作的。如果一个医生让患者去做不必要的检查,吃不必要的药,做不需要的手术;如果一个法官用专业的名词,让人不知所云,不辨真伪,从而吃了原告吃被告;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今天说股市走势如何,明天说经济走向如何,后天说某商品走俏,让人东奔西走,生活错乱,这不是蒙人、骗人、欺负人,又算什么呢?
④一些知识分子之所以用知识欺负人,核心离不开一个“利”字。去年,在茅台集团媒体见面会上,北大一位专业教授称塑化剂标准不科学,同时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能出此“雷语”,背后的东西自不多言。如果专家只关心自己的研究经费,只想着如何赚钱,而不敢对人们的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专家被称为“砖家”一点也不冤枉。崔永元曾把中国当下的知识分子分成三类:一类叫拍案而起,二类叫洁身自好,第三类叫随波逐流。那些用知识欺负人的知识分子,恐怕连第三类也算不上,只能称为“败类”。
⑤专家之所以被社会承认,主要源于自身的权威和公信力。如果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谋私利的工具,不仅会让群众蒙受巨大损失,也必将丧失学界声望,降低社会公信度,最终只能导致“斯文扫地”。
⑥现实生活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自封为“公共知识分子”。所谓“公共”,就不能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应是群众利益、时代正义和社会良知的代表。否则,何谈公共知识分子,大可冠以“自私分子”,或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⑦康德说,知识分子的崇高责任,就是“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社会越发展越文明,越需要知识分子运用理性,真正为老百姓代言,为学术立威,为社会立信,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15.下面对第④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的首句为该段的中心句。
B.段中加点的“背后的东西”指的是三聚氰胺实际是有毒的物质。
C.真正的专家不应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应该对人们的生命承担责任。
D.文段引用崔永元的话,是为了强调那些用知识欺负人的知识分子更可恶。
16.第①段由电影剧情开篇,有何用意?(2分)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当今社会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自身价值。(3分)
(五)阅读《“致命”的友谊》,回答19~22题。(12分)
“致命”的友谊
达尔·吉尔科
①12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在天空,他在地面,互相朝对方发起致命攻击。12年后,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理解与感动的泪水。
②2011年,我来到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斯克里诺瓦克镇,为的是拜访一位名叫左尔坦·丹尼的面包师。一进面包店,我就看到了左尔坦。他面带笑容地走向我,我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也向我还礼,然后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久别重逢的兄弟。可12年前,我们都曾试图杀死对方。
③12年前,我作为美军飞行员,在科索沃战争开始的第一周,驾驶一架F-117隐形战机参加了空袭。一天夜里,我飞进塞尔维亚,击中了目标,开始掉转机头,准备飞回位于意大利的空军基地。就在此时,两枚萨姆-3防空导弹朝我的方向飞来。
④导弹的飞行速度是音速的3倍,我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反应。飞机左翼被炸掉,我的身体从座位上飞起来,那一刻,我想这次是真的完了!
⑤1.5秒后,我拉动弹射手柄并打开了降落伞。塞尔维亚士兵立刻拥向农田搜寻我,我藏在一条灌溉渠里,最近的时候他们离我只有几百米远。我在那里隐藏了8个小时,直到一架美国直升机赶到将我救出。
⑥(A)在等待被救援的漫长时间里,我的脑子始终想着那个在地面操纵导弹把我打下来的塞尔维亚军人。我非常想站在他面前,向他说一句:“谢谢你没炸死我。”
⑦12年过去了,我终于有机会亲口对他说出这句话。2006年退役后,我作为平民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空军基地工作。一天,我收到了来自塞尔维亚纪录片电影制片人泽利克·米尔科维奇的一封电子邮件,问我是否愿意重回一次塞尔维亚,和当年用导弹打下我的人左尔坦·丹尼见个面。
⑧我当然愿意,并且打定主意,不是作为对手,而是作为朋友和左尔坦见面。
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左尔坦从塞尔维亚军队中退役,学习了酥点制作技术。左尔坦给了我一条围裙和一顶厨师帽,让我试试和他一起干。那天我糟蹋了不少面粉,好在左尔坦并不介意,一直安慰我。(B)干活时,我看见他的脸上沾上了面粉,想都没想,就伸出手把它擦了下来。
⑩学完厨艺,我告诉左尔坦,我想看看当年藏身的那块农田。左尔坦开车,泽利克的摄制组跟在我们身后。我很幸运,不仅找到了曾经藏身8小时的那条灌溉渠,还见到了在地里干活的几位农民。我心里所有怕被当作敌人的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把我也当成了一位英雄。
11相处几天后,我向左尔坦告别,我们约定互相保持联系。左尔坦没有失信,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他们一家人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逗留了一星期。泽利克也来了,他拍摄下了左尔坦的美国之旅。
122012年,我去塞尔维亚参加了泽利克的电影《第二次见面》的首映式,放映结束后,观众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一位女士对我说:“当年,在我们的士兵把你打下来的时候,我欢呼着,和朋友们庆祝胜利。得知你没被导弹炸死时,我们都觉得还不够解气,我们认为你就应该死掉。”观众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这位女士接着说,“但是现在,我们终于了解了你,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里,很高兴你当年活了下来!”我一边听着,泪水就一边流了出来。
13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误解,带给我们的是本不该有的伤痛。我在有生之年能认识左尔坦阳光、快乐的一家人,这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下面这句话也许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文化和种族团体都有机会相见,并且能真正地彼此了解——就像左尔坦和我这样——怎么可能还会有战争呢?
19.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具体说明。(3分)
2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⑥、⑨段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4分)
(A)在等待被救援的漫长时间里,我的脑子始终想着那个在地面操纵导弹把我打下来的塞尔维亚军人。我非常想站在他面前,向他说一句:“谢谢你没炸死我。”
(B)干活时,我看见他的脸上沾上了面粉,想都没想,就伸出手把它擦了下来。
2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据此说说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分)
三、写作(50分)
23.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有个人向酿酒师请教酿酒方法,酿酒师对他说:“一斗米、一两酿酒专用的发酵剂、二斗水,三样东西相互掺和,酿制七天,就变成酒了。”那人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发酵剂,相互掺和,七天后尝一尝,还是与水差不多。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去找酿酒师理论,说明来意后,酿酒师沉思片刻说:“我待人一向真诚,怎么会欺骗你呢?你一定是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吧!”那人说:“怎么会呢?我严格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用了二斗水,一两发酵剂相互掺和,并酿造了七天。”听到这里,酿酒师笑着问他:“你放米了没有?”那人低头想了想,红着脸说:“这样看来,是我错怪你了,因为,我确实忘记了放米!”
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1)胜作一书生
(2)锦江春色来天地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5)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2.(1)阔绰
(2)戏谑
(3)断壁残垣
(4)海市蜃楼
3.A(“天伦之乐”指家庭的乐趣,用在此处不合适)
4.C(应将“采纳”改为“采取”)
5.示例: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
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6.(1)莎莉文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2)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她是一个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她尊重孩子的天性,注重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循循善诱,教导有方。
7.这两句先点出一位“幽人”形象,随即由“幽人”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产生联想。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强调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8.D(词的下片采用的是象征和拟人手法)
9.(1)围。(2)通“叛”,背叛。(3)凭。
10.(1)(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1.B(②③部分均采用了举例论证)
12.D(两个“既”均为“已经”)
1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
14.示例:商汤、夏桀、隋炀帝等。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君主,得到君主欢心的做大夫。君主危害到国家,就改立君主。祭品丰盛、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15.B(“背后的东西”指的是某些知识分子为了谋取私利,而用知识欺负人。)
1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要议论的话题。
17.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某些医生、法官、经济学家利用自身知识欺负人的现象,证明了“时至今日,用知识欺负人的现象,有蔓延之势”,从而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
18.要抛开一己私利,运用理性为老百姓代言,为学术立威,为社会立信,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真正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19.既总领全文内容,又设置了悬念。
20.插叙,其中③~⑥段为在记叙过程中插入的对往事的回忆。
21.A句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在飞机被炸毁而自己得以生还时内心的庆幸。B句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与以前两人在战场上的敌对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明“我”和左尔坦已由昔日的敌人变为今天的朋友。
22.主旨句:“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文化和种族团体都有机会相见,并且能真正地彼此了解——就像左尔坦和我这样——怎么可能还会有战争呢?”这句话说出了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的心声,作者意在通过本文告诉我们,如果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能够彼此了解,相互沟通,而不是用战争来制裁异己,那么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