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1 23: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
①在热闹非凡夜市宵文化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外出游玩住宿在邸店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看《窦娥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现代社会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可在宋代人们就会集中在哪里?(  )
A.夜总会 B.瓦子 C.书场 D.会馆
3.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唐朝时商人在瓦舍里品茶看戏
B.北宋时都城东京(汴京)的市民用煤烧水做饭
C.元朝时首都大都居民常去观看杂剧《窦娥冤》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4.下列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的是(  )
A.春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劳动节
5.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
A.元宵节 B.元旦 C.端午节 D.中秋节
6.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均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你知道在宋代的传统节日中,哪一个节日最受重视吗(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元旦 D.重阳节
7.下列哪一句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佳节春节?(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残酒问卷帘人,却道海棠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感情真挚,清新雅,白话.作者(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9.下列精美文学与文学体裁对应正确的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宋词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唐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元曲
10.“……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
A.《资治通鉴》 B.《念奴娇 赤壁怀古》
C.《窦娥冤》 D.《早发白帝城》
二、读图说史题:
11.上一个千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
(1)
这幅风俗名画称作什么?它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写一段文字,描绘这一时期人们的所见所闻。(150字以上,要求体现朝代特点,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军事科技等,想像符合历史真实,可以不拘泥于上图和特定节日。)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⑴上述词句是谁的作品?
⑵这位作者创作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⑶两宋时期还有那几位著名词人 他们的词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A 2.B 3.A 4.D 5.B 6.C 7.B 8.D 9.A 10.C
11.
(1)《清明上河图》;北宋(宋朝也可)。
(2)学生描述性的语言要有宋代社会生活特点,如民族、对外交往、瓦子、衣食住行和节日习俗。(符合历史即可,不拘泥于图片,可以描绘宋朝的过年习俗,自由发挥均可.)。
12.
(1)苏轼。
(2)气势豪迈,雄健奔放。(3)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