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
【自主学习】
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时的
、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
,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社会生活:
(1)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主要表现。
瓦子
的场所。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如说书的、唱戏的等,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经营各种商品
勾栏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
。勾栏里面的演出丰富多彩
杂剧
形成于宋代,元朝兴盛。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
、繁华市区、
等场所进行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节日
、元宵节、
、端午节等
宋词
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
,便于歌唱。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
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4.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等。
(1)苏轼:词风
,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3)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曲
1.概况:元曲包括 、
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
》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
【合作探究】
繁华的都市生活
材料
学习与探究: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学习与探究: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宋词
学习与探究:1.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2.他们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
1.时期:
2.作品:
3.特点:
1.时期:
2.作品:
3.特点:
1.时期:
2.作品:
3.特点:
元曲
学习与探究:1.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2.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
)
A.北宋的开封
B.南宋的临安
C.元朝的大都
D.西夏的兴庆
3.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4.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
A.诗
B.词
C.曲
D.小说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6.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
D.《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砍砸器、括削器等)
木偶戏
猴戏
说书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