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3-21 16: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丰富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
下表反映了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1997—1999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国家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176950
0.67

51885
2.68

95467
0.08

297319
0.30
世界
13379680
0.24
3.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C.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4.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得多,原因是
(  )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面积小
C.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
D.③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
5.③④两个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中,相同的是
(  )
A.热带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
B.水旱灾害频繁
C.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耕地资料,读表完成问题。
省级行政区字母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km2)
1996-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类型所占比重(%)
建设占用
灾毁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A
8428
62224
614
5.96
1.74
70.27
22.03
B
4105
23164
143
17.33
0.91
68.99
12.77
C
2232
55689
1010
1.78
2.26
95.27
0.69
D
1419
2948
71
62.58
5.73
13.27
18.42
6.关于表中A、B、C、D四个省区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
B.四川、上海、江西、内蒙古
C.四川、内蒙古、江西、上海
D.上海、四川、江西、内蒙古
7.关于四个省区从1996—2004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A省区——退耕还牧
B.B省区——农业结构调整
C.C省区——退耕还林
D.D省区——城市建设占地多
8.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9.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③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④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许多优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核能作为战略目标。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建设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据此回答问题。
10.核能之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利用,是因为核能具有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该优点是(  )
A.能量密集,燃料运输量小
B.无任何污染
C.投资小、建设周期短
D.技术要求高
11.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是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我国新建的其他核电站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  )
A.地形平坦,利于核电站的建设
B.国家政策的支持
C.技术力量雄厚
D.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公顷),回答问题。
12.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3.
地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能是
(  )
A.春小麦
B.冬小麦C.大豆
D.玉米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据此回答问题。
14.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能源密集型产业
15.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6年4月7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38家单位组建成立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联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沈阳组建世界级“机器人产业联盟”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基础雄厚 C.消费市场广阔 D.交通运输便捷
17.
沈阳打造“机器人产业联盟”,最主要是为了
A.消化钢铁企业过剩产能
B.提高智能装备业竞争力
C.拓展农村劳力就业途径
D.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6千米
D.穿越山脊地区
19、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
20、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2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2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典型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23.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中小型加工企业属于
A.高新技术工业
B.重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24.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A.靠政策扶持
B.靠资源支撑
C.靠外资推动
D.靠技术支持
2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升级日趋加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和等积温线的分布图。
(1)据图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并说出理由。
(2)分析图中的沙地区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3)在图中甲、乙、丙三地任选一地,说明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
27.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咖啡原产于非洲荫蔽或半荫蔽的森林和河谷地带,巴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1)描述A地降水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成因。(3分)
(2)试分析巴西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
(3)描述巴西城市的主要分布特征,简析其主要社会经济原因。(4分)
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代表海洋),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40°纬线穿过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简述①、②两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6分)
我国面临承接世界汽车产业第四次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有望建设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的第四个世界汽车产业中心。
(3)
与图示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哪些区位优势。(2分)
(4)
位于该国西南部的高原峡谷地区建有国家光学天文台。简析在此开展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3分)
29.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13分)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什么(2分)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2分)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25:
BDBDB
ADBBA
DBAAA
BBAAD
BCCCD
26.(1)地势特点: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且总体西部地势高于东部。
理由:由水系特点判断,大体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河流向两侧流动,因而中部为河流的分水岭,地势较高。同纬度西部的积温低于东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势总体高于东部。
(2)自然原因:距海较远;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3)甲地:以畜牧业为主;理由:甲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气候较为干旱;积温低于2000°C,热量条件差;位于高原且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乙地:以种植业为主。理由:乙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mm以上,气候较为湿润;且积温也较高,在2000°C以上,热量条件好;山麓地带的冲积平原,肥沃的黑土适合发展种植业。
丙地:以林业为主。理由:位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积温在1500°C以下,热量条件较差;降水量在400mm左右,气候比较湿润,适合发展林业。
27.(1)突出特征:降水干湿季明显(季节变化大)。夏半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降水少。(1分)
原因:夏半年(11月~次年4月)受赤道低压南移影响,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东南信风控制,受东部高大的巴西高原阻挡,背风地带,降水很少。(2分)
(2)自然条件: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遮光条件好。(3分)
(3)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1分)社会经济原因:开发时间早;沿海,海运便利;人口集中,经济发达。(3分)
28.(1)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1分);西部为高大的山地或高原(1分),中部为平原(1分),东部为低矮山地(1分)。
(2)①地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干冬湿)(1分),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2分);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湿冬干)(1分),因为夏季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而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北冰洋南下寒冷气流影响,降水少(2分)。
(3)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2分)
(4)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远离城市,人为光线影响小。(3分)
29.(1)交通的阻隔;潮湿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2分)
(2)有利于灌溉、水运(2分)
(3)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1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1分),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1分),粮食商品率较低。(1分)
(4)河海交汇成河流交汇,有利于河海联运,廉价的水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稠密的水系使城市经济腹地广阔。(5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