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1 22: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北宋建立和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学习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影响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时间
年,改国号为
,史称北宋,建立者是
(宋太祖),都城在
 

2.结束分裂: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民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_____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军事方面:
①首先解除___________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___;
③他还经常调换军队__________,定期换防。
行政方面:
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__________大权。
②在地方,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____________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还取消_________收税的权力,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_的弊端重现
措施: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_______、提升_______地位的政策,使文臣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_______行军布阵。
④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增加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地位。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__________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_____和社会的安定。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归纳出几点来)
北宋的科举制度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选择题
北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灵武
宋朝文官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高宗
D.宋钦宗
宋朝武将受多方面牵制,而文官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5.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宋太宗
C.唐太宗
D.武则天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后周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设置(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这则谚语反映了北宋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
宋朝采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在宋代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