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3-21 21: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喝开水时,人们常常是向水面上吹吹气再喝,对此较为确切的解释是(  )
A.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温降低些
B.促进水的流动,从而使水温降低些
C.加快水的蒸发,使水温下降快些
D.吹气时,风会带走水的一些温度,使水温降低
2.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3.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物理疗法的依据是(  )
A.酒精有消毒作用
B.酒精有刺激出汗的作用
C.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D.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
4.如图1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采用冷冻法可以把水和酒精从它们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若冰的熔点为0℃,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将混合液降温直到产生冰晶,首先分离出来的晶体及其原因是(  )
A.冰,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低
B.冰,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高
C.酒精,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高
D.酒精,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低
6.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会因温度过高而被烧坏,在火箭头部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就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特殊材料熔化及汽化时温度降低
B.特殊材料在熔化及汽化时能放热
C.特殊材料在熔化及汽化时能吸热
D.特殊材料的熔点非常高
7.如图2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熔点
B.甲在ab段不吸热
C.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D.甲是蜡烛,乙是海波
8.
一场罕见的狂风、暴雨、冰雹突袭了美国中南部城市俄克拉荷马城,冰雹如垒球大小(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雹是由空气中的水滴凝固而成的
B.冰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C.放在手中的冰雹,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放在手中的冰雹,吸热后会慢慢蒸发
9.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的环境中绝不会存在水蒸气
B.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在窗外
C.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能干是因为冰升华了
D.用久了的白炽灯发黑是凝固现象
10.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吸热
D.夏天,人们用棉被把冰棒盖上,这是为了防止冰棒吸热而熔化
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D.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12.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达到100℃水才能沸腾
B.冰吸收了热量不一定熔化
C.汽化只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D.温度达到0℃时冰一定熔化
14.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更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
B.油滴的体积比水滴的体积要大得多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D.油的凝固点小于水的凝固点
1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春天,气候干燥,人们(特别是爱美的女士)出门,总要在脸上涂抹一层油脂(如图4所示),这是为了防止脸上水分的
,北方风大的地方,更需要这样做,其理由是

17.淮河以南地区每年4月乍暖还寒,经常看见墙壁和天花板上出现
“汗如雨下”的受潮现象,室内墙壁、天花板上出现的水珠是“室外”温暖的水蒸气进入室内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要尽快消除这些水珠,可采用的方法是

18.春季经常出现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常常实施人工降雨,用炮弹向高空云层里抛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粒或
成小水滴,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再
成水珠,水珠落到地上,这就是人工降雨的过程。
19.
成语“扬汤止沸”的意思是:把锅里沸腾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水凉下来不沸腾。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为了让沸腾的水停止沸腾,之所以“釜底抽薪”的效果比“扬汤止沸”好,是因为

20.如图5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
,又容易
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
(“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
(“吸热”或“放热”)
汽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1.小丽在玻璃杯中倒入37℃左右的温水,将家中的体温计和寒暑表插入杯中,如图6所示。待示数稳定后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此时,寒暑表的示数将
,体温计的示数将
。当水温到达室温,电风扇停止工作后,将寒暑表从水中取出,其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22.在北极,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汽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这些小雪花如果互相碰撞,还会发出声响,好像翻动书页的声音。探险家把这种奇妙的声响称之为“星的耳语”。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
23.
春节期间,某地普降大雪,清洁工人在路面上撒盐防止雪水结冰,请你根据这一做法推测:在路面上撒盐可以
(选填“升高”或“降低”)雪的凝固点,从而使其不易凝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作图4分,共28分)
24.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7甲所示;乙同学将盛有碘的烧杯浸入热水槽中,如图7乙所示,上网查阅得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法中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更合理。
图7乙中,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
且出现
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热量。
25.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78
78
78
81
84
87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在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甲”或“乙”)。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8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两种物质中非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晶体的熔点为
℃。
(3)晶体在77℃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6.图9甲是小敏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实验中小组的小红同学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观察读数,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低”或“高”)。
(2)图9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小敏小组中的两位同学用相同的火力,做了两次实验,绘制成了图9丙中a、b两条图线,则a、b图线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实验所用水的
不同。
(4)分析图9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小敏小组中的小浩准备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沸腾,如图9丁所示,你认为试管内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这个“水沸腾”实验装置的设计
(选填“更完善”或“不合理”)。
(6)实验中,小敏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中,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大小变化的情况不同,则图10中的图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的情况示意图。
27.知道了一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昕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昕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
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小妍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
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12所示。据此,你认为小昕的猜想

四、综合应用题(每空1分,共7分)
28.材料一:去年冬天我们又经历了一个暖冬。暖冬打乱了动植物的作息,图13是一只因气温太高而无法冬眠的刺猬,由于生物钟被打乱,它身上的刺几乎掉光。
材料二:今年2月,联合国发布了最严厉的警告,温室效应将导致诸多危机,人类要负90%的责任。根据材料回答:
(1)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2)列举一个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3)列举一个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29.如图14所示是一种常见的防雾镜,它的背面装有电子加热膜,使用时插上电源,电子加热膜就会放出热量,从而避免浴室镜结雾。明晰的镜面将给你沐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带来极大的方便。请你回答防雾镜是怎样解决浴室镜结雾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C
7.A
8.A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D
二、填空题
16.蒸发;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得越快
17.液化;通风(或用电吹风向着出现水珠的地方吹暖风)
18.升华;
吸收;凝华;液化;熔化
19.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停止加热,能彻底止沸
20.汽化;液化;放热;吸热
21.下降;不变;先减小后增大
22.凝华;放
23.降低
三、实验探究题
24.乙;升华;紫红;凝华;放出
25.(1)甲;如图所示。
(2)
78
(3)

(4)吸收
26.(1)低
(2)97
(3)质量(多少)
(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不会;不合理
(6)乙
27.(1)液体的温度
(2)甲、乙
(3)不正确
(4)正确
四、综合应用题
28.(1)二氧化碳气体
(2)海平面上升;干旱、洪灾等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3)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绿色出行
杜绝滥砍滥伐
29.在卫生间内洗澡时,空气中温度较高,且水蒸气含量大,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时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形成一层薄雾。防雾镜的背面装有电子加热膜,使用时插上电源,通过电热膜对镜子加热,镜面温度升高,这样就不会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在镜面上形成水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8
图9




图10
图12
图11
图13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