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4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袁世凯,他甚至指出,(这)是袁世凯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该材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似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
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
)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
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6、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7、“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8、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9、有一种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D.《四月提纲》的发表
10、某学校的学生学习小组要以“探索公正的理想国”为主题举办读书会。在会上,下列名著或名人不会被提到的是(
)A.《论法的精神》
B.《共产党宣言》
C.欧文关于“新和谐公社”的设想
D.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11、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12、197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l
00周年,我们为纪念百年前的这一段光荣岁月,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下列是发行纪念邮票的理由,你认为哪个最佳(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C.巴黎公社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3、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
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14、“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15、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6.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7.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重申加强两岸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合作。翻开历史,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形成于(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8.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
(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19.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B.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
2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历史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1.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 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 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 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22.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3.《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24.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将无宁日矣。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国家元气衰敝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文中提到的日本侵华事件是指( )
A.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会战
25.某同学在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道:“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与史实相符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6.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27.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③
28.“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9.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
)
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
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
30.鲁迅《阿Q正传》这样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这说明(
)
A.没有动员下层人民群众
B.不敢提出反帝目标
C.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彻底
D.没有革命理论指导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月考一答题卷
高一历史
命题人:童丽维
审题人:张庆满、林忆敏
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40分)
3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新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印)
——《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1)材料一中所指的“新道路”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革命有何历史意义?(9分)
(3)材料三的内容与中国的哪一次运动有关?(2分)这次运动导火线是什么?(2分)最能反映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4分)
3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8年)几乎在这个宣言发表的同时,欧洲好几个国家都爆发了革命。
材料二
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
——以上二则材料皆选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实际上,俄国社会主义者即通常所说的布尔什维克,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地夺取政权,建立起有史以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宣言”及其发表的重要意义。(6分))
(2)毛泽东所选择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他的依据。(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的意义。(9分))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月考一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CB
6---10
DCABD
11—15
BAABC
16—20
CADDA
21--25
DDBBB
26—30
DCDCA
二、非选择题
31.(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2)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2.(1)《共产党宣言》。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中国革命的载体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理,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考场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