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欣赏 ☆我不挂帅谁挂帅-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欣赏 ☆我不挂帅谁挂帅-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3-21 19:23:27

文档简介

梅兰芳轶事
1、蓄胡明志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日伪讹诈 愤然毁画
1941年重阳节,梅兰芳在上海展览馆展出,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向大江南北,大家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共10张PPT)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由豫剧《穆桂英挂帅》改编而来,由梅兰芳主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之庆,梅兰芳将此剧目作为献礼改编。梅兰芳亦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最后一个舞台新形象。
发展史:一、孕育期:清初至道光年间;
二、形成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
三、成熟期: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
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
jīngjù
Beijing
Opera
(Pekese
opera)——京剧。
Pekinese为北京的,现为Beijing,
opera是歌剧的意思。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
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
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角色展示
生:男性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女性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净:花脸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生旦净末丑
角色解说
脸谱展示
京剧脸谱
【定义】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特点】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的类别】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
【相关脸谱的介绍】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他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满族),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幼年家道中落,为生计,6岁投荣蝶仙门下,随荣蝶仙练武功,从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还向名武生教师丁水利学过一出《挑华车》。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学《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调嗓时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学《彩楼配》《别宫祭江》《祭塔》及《宇宙锋》。他11岁时初次登台,便以文武各功稳练超群崭露头角,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扬。
荀慧生(1900—1968),原名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后用慧生驰名。出生于河北东光县(现为阜成县)谷庄。荀慧生演出的剧目有300多出,其中近40出逐渐形成荀派艺术的基本剧目。主要包括:《丹青引》《红娘》《勘玉钏》《元宵谜》《鱼藻宫》《红楼二尤》《杜十娘》《还珠吟》《钗头凤》《霍小玉》《苟灌娘》《十三妹》《陶三春结婚》《花田错》《辛安驿》《香罗带》《英杰烈》《绣襦记》《荆钗记》《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缘》等。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
1914年12月,孙菊仙与尚小云配戏,自此尚小云声名大彰。主演《苏三起解》《玉堂春》《祭江》《孝义节》《宇宙锋》《彩楼酣》《探寒窑》《昭君出塞》《醉酒》等,还与杨小楼合演《长坂坡》《八蜡庙》《红鬃烈马》《楚汉争》。与谭小培合演《汾河湾》《打渔杀家》《南天门》等。其中以《武家坡》与《玉堂春》最受欢迎。1924年1月25日,在北京广德楼首次演出了《张敞画眉》。1924年5月15日,在北京广德楼首次演出了《秦良玉》,这出戏文武带打,唱做兼重,受到欢迎。



旦(共9张PPT)
京剧大师梅兰芳
国色天香的京剧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的古典歌舞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有其美学基础的,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失去了艺术的光彩……
——梅兰芳
一、梅兰芳生平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就风靡了整个江南。1919和1924年,梅兰芳两次赴日演出,1930赴美演出并获得加利福尼亚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1955年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1961年8月8日
,梅兰芳在北京病逝。年仅67岁

梅兰芳照片展
二、梅兰芳艺术成就
 
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在他塑造艺术形象中,有被封建礼数所不容的弱女子,也有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和邪恶势力搏斗的坚强女子,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梅兰芳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在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从1919年到1960年,他三次赴日本、两次赴苏联、一次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三、梅兰芳人格魅力
梅兰芳是个有民族正义感、有良知的表演艺术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9·18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域,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表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抵抗侵略的决心。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鬼子演出,为了自己家人的生活和接济京剧界同仁,他靠出卖丹青度过了艰难困顿的岁月,成了中国京剧界抗敌的表率。
梅派唱腔有何特点?
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具备,音域宽广,音色及其纯净饱满。由于功力深厚,以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故其唱功从不矜才时期,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态度,从而高音宽圆,低音坚实。
传统艺术的新篇章
新人辈出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很多。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程砚秋、张君秋已分别自成一家,杜近芳也有自己的特色,完全宗梅且能形神兼备的是言慧珠。此外,陆素娟、顾正秋等也各有千秋。杨荣环则兼学尚(小云)派,所演《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剧也有梅派风采。
结束
谢谢观看《我不挂帅谁挂帅》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含用京剧音乐改编的器乐曲在内)、板式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模唱。
教学难点:
能够学着演奏一段京剧的锣鼓经,试着走一走台步。
教学方法:
聆听,引导等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以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引入,《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将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忧国心重,差重孙儿杨文广及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受朝廷中奸佞陷害,全家忠良未获好下场而十分悲愤,对帅印到来心情十分复杂。穆桂英当时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
问题聚焦
《穆桂英挂帅》的唱腔。
二、探究与展示,演唱者简介。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9岁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出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先后排演了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一批剧目,对扩大京剧艺术表现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18年后与余叔岩、杨小楼合作演出《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著名剧目。通过长期舞台实践,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巩固并发展了京剧“花衫”行当,为旦角表演艺术开辟了广阔途径。在传统基础上,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进行革新创造。梅兰芳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经常到厂矿、农村,并到抗美援朝战地演出,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对自己经常上演的剧目,从文学、表演上不断加工整理,精益求精。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断桥》和1959年排演的《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梅兰芳是京剧走向世界舞台的开拓者,数度去日本、美国、苏联访问演出,扩大了京剧的国际影响
。他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梅兰芳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
在这出戏中,穆桂英前半部是青衣、褶子的装束,最后穿大靠、扎靠旗,表现她挂帅领兵。剧中有若干精彩的唱词和唱腔。例如穆桂英的唱词中有:“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十二年抛甲胄未临敌阵,难道我就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 选”、“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选”。表现出穆桂英和杨家后人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精神。
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是1959年梅兰芳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1959年国庆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演出。
《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
《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将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忧国心重,差重孙儿杨文广及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受朝廷中奸佞陷害,全家忠良未获好下场而十分悲愤,对帅印到来心情十分复杂。穆桂英当时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
三、板书设计。
《我不挂帅谁挂帅》。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欣赏作品。(共10张PPT)
我不挂帅谁挂帅
京剧《穆桂英挂帅》
四大名旦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9岁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登台演出。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等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表演艺术。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四大功
京剧有所谓“四功五法”之说。四功指: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
唱:“唱”指的是唱功。
念:“念”是音乐性的念白。
做:“做”舞蹈话的形体动作。
打:“打”则指的是武功。
故事背景:
《穆》表现的是宋朝的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臣,在杨家父子大多数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忧国,派重孙杨文广和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受朝廷奸臣陷害,全家忠良未获好下场而感到十分悲愤,对帅印的到来心情十分复杂。穆桂英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
梅兰芳创戏
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是1959年梅兰芳高扭矩同名豫剧《穆桂英挂帅》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
乐曲的情绪激动、高昂。表现出穆桂英和杨家后人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精神。
板式
京剧的板式是指:节拍和节奏形式。
节拍形式:板——强;
眼——弱
类型:一眼板(二拍子):一板一眼
三眼板(四拍子):一板三眼
无眼板(一拍子):流水、有板无眼
散板(节拍自由):散板(有板无眼)、摇板(紧打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