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7.1
本试卷共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毒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第1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士是卿大夫的大宗
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2.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4.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这三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5.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6.“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
A.中西制度的差异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7.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
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
)
A.法律至上
B.人民主权
C.公民意识
D.权力制约
8.罗马人认为,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除在法律之外。为此,颁布了(
)
A.贵族垄断并可解释的法律
B.保护共和国公民的法律
C.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D.保护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法律
9.1689年荚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它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B.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0.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似点是(
)
A.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负责
B.国家元首的地位相同
C.政体的实质不同
D.均体现了权力相互制约
11.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
项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举
①
任期
四年
②
职权
③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关系
④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C.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12.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途径是(
)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君主立宪制
C.最高法院
D.总统制
13.“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洪仁开在《资政新篇》提出:“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
A.洪仁歼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了农民阶级的思想
15.“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奠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虎门销烟
16.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17.五四运动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挽救中国。薪的现代文明是指(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8.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
B.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
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D.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19.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不属于其世界意义的是(
)
A.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20.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对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
A.指出了暴力革命在社会进步中的推动作用
B.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C.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21.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昆众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
)
A.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B.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22.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3.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国反抗列强侵略的历程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24.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实行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的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25.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效维护了共和制度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
2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了1949年以来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这一重大行动反映了(
)
A.“一国两制”得到全体台湾同胞认可
B.“一国两制”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C.海峡两岸存在的敌对关系全面消除
D.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7.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袭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
)
A.旨在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B.遏制苏联与东欧,援助西欧发展经济
C.最早公开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
D.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
28.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29.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导致战争。”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中美对抗不能消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C.两国应扩大共识,搁置分歧,开创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0.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对应错误的是(
)
A.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起炉灶”
C.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
D.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的合作交流
31.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将重大国际关系绘制成下图,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B.一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32.以下对历史概念解读正确的是(
)
A.冷战:指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全面对抗
B.两大阵营: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两极格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峙和对抗
D.多极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定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说明:
1.本部分为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8分,共52分。2.请答在答题纸上。
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果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突出作用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处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6分)
(3)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3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1840—1900年列强侵华及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国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
其他条款
协定关锐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区域变化。《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抗争的积极作用。(4分)
3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关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1
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A
C
C
B
C
C
D
B
A
A
B
B
C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D
A
D
B
C
A
D
D
D
B
B
C
B
C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
(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作用:加强了皇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分)
(2)措施: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6分)
(3)问题: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历史趋势:封建社会渐趋衰弱。(2分)
34.(18分)
(1)制度: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分)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2分)影响: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统治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这一制度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4分),
(2)变化:列强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深入到长江中上游)。(2分)
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3)怍用: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延缓了列强的侵华进程,打破了列强把中国完全变为殖民地的企图。(4分)
35.(18分)
(1)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分)
(2)表现:日本的崛起;欧洲逐步走向联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8分)
(3)认识:多极化是各种力量不断斗争角逐、分化组合的结果;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目前的世界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