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饯(jiàn)行
憧(tōng)憬
魅(mèi)力
笨拙(zhuō)
B.嘈(cǎo)杂
尴尬(jiè)
黏(nián)性
熙攘(rǎng)
C.反驳(bó)
角色(jué)
畸(jī)形
倭(wō)瓜
D.考妣(bǐ)
掺(cān)杂
吝(lìn)惜
筹(chóu)划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沮丧 门槛 报怨 惊心动魂
B.惋惜 邂逅 烦躁 局促不安
C.妥协 拨草 闪烁 大厅广众
D.撷取 谷穗 凄创 不暗世故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鼻炎、慢性咽炎遇到这种情况,会导致病情加重。
B.香港《经济日报》评论称,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虽然行程仅两天,但对东北亚局势却有着深远影响。
C.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获取收入的可能性,对于某些人来说很管用,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根本不管用。
D.近年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C.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D.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5.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应为: (只填序号)。(2分)
①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的脆弱,当它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②更为可怕的是,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③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④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
⑤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很难像以前那样产生新的物种。
6.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送行》的作者是 , 国人,这篇文章记叙了两次送行:一次是 ;一次是 。
(2)《呼兰河传》是 的作品,她还写了 等小说。
(3)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几首写到酒的古诗词。请调动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酒的两句连续的诗句: ,
。
7.名著阅读。(6分)
(1)《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既讽刺了 ,也批评了
,提出了一种
。(3分)
(2)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主要记叙了
,反映了
。(3分)
8.综合实践。(6分)
某校九(4)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读书交流会”中,每人需要推荐一本书,并写下推荐语,请将你推荐的书目和推荐语写下来。(3分)
书目:
推荐语:
(2)现在,网络小说盛行,很多同学宁愿读大量的网络小说而弃经典文学作品,面对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3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文言选段,完成9~12题。(12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往古之时,四极废①,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②,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③。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①四极:四边撑着天的柱子。②颛民:善良的人民。③淫水:泛滥的洪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杂然相许(
)
(2)惩山北之塞(
)
(3)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4)颛民生(
)
10.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聚室而谋曰
D.水浩洋而不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12.女娲和愚公克服困难的方法有何不同?从这两则故事中,你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4分)
(二)阅读《送行》选段,完成13~15题。(7分)
①我游移的目光落在一个肥胖的中年人身上。他站在月台上,正与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和我们只隔开一个车窗。他那硕大的侧影好像有点面熟。一望而知,那位小姐是美国人,他是英国人。要不,凭他那感人的表情,我会猜想他是她的父亲。我真希望能听到他在说什么,我断定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使他那么吸引人,以至在我站着的地方也能感觉到他的魅力。就像他的侧影一样,这魅力我也似曾相识。我在哪儿见过呢?
②忽然,我想起来了,这个人是休伯特·勒罗。自从我上次见到他以来,他变多了!那还是七八年前,在斯特兰剧院,他刚被解聘,问我借了半克朗钱。他总是那么诱人,能借什么东西给他,似乎是件很荣幸的事。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魅力没使他在伦敦舞台上获得成功。他是个优秀的演员,平素稳重,但像许多与他同类的人一样,休伯特·勒罗很快就漂泊他乡,从我,从每个人的记忆中消失了。
③过了这么些年,在尤斯顿车站的月台上邂逅,他显得那样壮实,那样神采奕奕,真不可思议!除了身体发福,一身衣着也使人难以认出他来了。从前,他老是穿件仿毛皮的外衣。这件外衣,像他那胡子拉碴的瘦长下巴一样,也是他的组成部分。现在,他的服装堪称华贵高雅,岂止招人起眼,简直引人注目。他看上去像个银行家,任何人有他来送行,都会感到荣幸的。
13.请赏析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4.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15.勒罗是给陌生人送行,送行只是一场表演,选文中埋下了伏笔,请你从中找出一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1分)
钱阿姨
北 岛
1957年年底,我们家来了个新保姆,叫钱家珍,江苏扬州人。她丈夫是个小商人,另有新欢,她一气之下跑到北京。她先住后母家,不和,下决心自食其力,经父母的同事介绍来到我家。
改革开放前,父母的工资几乎从未涨过,每月总共239元人民币(对一个五口之家算得上小康生活),扣除各自零花钱,全部交给钱阿姨,由她管家。
钱阿姨不识字,除了父母,我算是家中文化水平最高的,记账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我头上。每天吃完晚饭,收拾停当,我和钱阿姨面对面坐在饭桌前,大眼瞪小眼,开始家庭经济建设中的日成本核算。那是个16开横格练习本,封皮油渍斑斑,卷边折角,每页用尺子画出几道竖线,按日期、商品、数量、金额分类。钱阿姨掰着指头一笔笔报账,并从兜里掏出毛票、钢镚儿,还有画着圈儿、记着数的小纸条。
对我来说,这活儿实在令人厌烦,一年365天几乎从未间断——如果间断那么一两天,得花上更多的时间、精力找补才行。我贪玩,早就像弹簧跃跃欲试,随时准备逃离。钱阿姨先板脸,继而拍桌子瞪眼,几乎每天都不欢而散。其实这账本父母从未查看过,钱阿姨也知道,但这代表了她的一世清名。
关于钱阿姨的身世,我所知甚少。她总唠叨自己是大户人家出身,有屈尊就驾的言外之意。说来她素有洁癖,衣着与床单一尘不染;再有她每回择菜,扔掉的比留下的多——这倒都是富贵的毛病。
钱阿姨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接她的扬州来信是头等大事。为确保邮路畅通,她张罗着给邮递员小赵介绍对象。可候选人不是农村户口,就是缺心眼儿。每次相亲我都在场,真替小赵捏把汗。说来还是钱阿姨的社交圈有限,那年月,社会等级被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小赵变老赵,单身依旧。
后来,文革开始,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变了模样。钱阿姨几经曲折,最后告老还乡。
1982年春,我途经扬州,见到钱阿姨,她显得焦躁,一见我,小眼睛眨巴眨巴的,却没有泪水。从她妹妹的语气声调中,能感到钱阿姨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我提议到她的住处坐坐。
所谓家,只是一小间空木屋,除了竹床,几乎什么都没有。我带来本地买的铁桶饼干、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礼物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在她浑浊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恐慌,对老年、对饥饿、对死亡的恐慌。她迟疑地嗫嚅着,直到我告辞时才说出来:“我需要的是钱!”我傻了,被这赤裸裸的贫困的真理惊呆了。在大门口,夕阳从背后为她镀上金色。她歪歪嘴,想笑,但没笑出来。我请她放心,答应回家就把钱汇来。
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钱阿姨讲的那种扬州话。原来这是她的故乡。
16.文章主要写了钱阿姨的哪三件事?(3分)
17.多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8.画横线句表明钱阿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晚年的钱阿姨和年轻时的钱阿姨有哪些不同?(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0分)
体 恤
凸 凹
友人家产豆腐,早晨差其子送来两箱,系上好的大白豆腐,在市场上罕见。
想到五叔就在邻近的一个小区当看门人,就驱车给他送去一箱。
故乡处京西山地,素产大白豆腐,家人就都有吃豆腐嗜好。五叔如果不是出于生计到平原来打工,现在一定会在自家饭桌之上甘享美味。他有两儿,大儿在村里给石板厂老板拉脚,挣几个辛苦钱,30已过尚未娶亲;小儿娶了一个需换肾的病女,家境贫寒。所以,五叔虽已过花甲之年,也不得不背井离乡,自谋生路。
他那个看门的窝棚,四面透风,冬天奇冷,夏天匝以蚊蝇,虽苦不堪言,也隐忍,为的是每月1200元钱的进项。他与五婶人各一方,不能照应,颇让人怜。每到节假日我都要给他送去烟酒、吃食,节令果蔬,旧衣旧物,也顺手送。他大为感激,屡屡感叹,说大侄胜于亲儿。
见我送豆腐来,黑面牙豁的他,又情不自禁地落泪,口中喋喋,这可怎么好,你的恩德,我如何能报答?我瞪了他一眼,说,你这是什么话,我是你的侄子,跟儿子又有什么两样?你切不可见外。
到了机关,去吃早餐。遇当保安的一个熟人。他姓骆,原在我们小区物业当水暖工,人很敬业,但收入极低,得知我的妻子在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能安置四零五零人员,就冒昧来求。妻子体恤,给他安置,所以饭厅一见,他就对我点头哈腰,如下民遇见皇帝。我心中颇酸涩,对他说,你尽管吃你的饭,别这么客气。由于区委机关吃的是自助餐,他盘中取食数量很大,包子六个、鸡蛋四枚、馄饨两碗,还有肉卷二个。一个处级干部见状,对我说,这些个人,真是恨吃恨喝,如果是按量交钱,恐不这样。我瞪了他一眼,觉得他养尊处优到失去了同情心,不再悲悯小民。骆姓保安用餐毕,毕恭毕敬地前来告辞,我小声地对他说,你以后再遇见我,不必这样,就当不认识我。见他一脸雾水,我解释说,你卖辛苦挣钱,对谁也不该欠,不能见人低三等,你应该活得自在一些。
早晨的经历,让我颇多感慨,觉得这个人世间,真是颇多不公——普通小民生路窄,却苦在苦处乐,富生感恩之心;官面人物活得优裕,却乐在乐处苦,少有知足报世之志。这个社会之所以尚欠和谐,是因为有人得到的太多,因而不觉得得;有人得到的太少,因而也不觉得失。如果两者都能做到换位思考,或许就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在不平中求平的动力。
20.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2分)
21.五叔和骆姓保安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22.品读画线句,说说你如何理解“苦在苦处乐”“乐在乐处苦”这两句话。(2分)
23.作者以“体恤”为题,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3分)
三、写作(50分)
24.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成语改写成一个故事。
要求:故事要讲述完整,要有一定的想象和联想,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C(A.“憧”应读“chōng”;B.“嘈”应读“cáo”,“尬”应读“gà”;D.“掺”应读“chān”)
2.B(A.报怨—抱怨,惊心动魂—惊心动魄;C.拨草—拔草,大厅广众—大庭广众;D.凄创—凄怆,不暗世故—不谙世故)
3.A(“咽炎”后面加“患者”)
4.B(A.句中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C.句中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D.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应该去掉)
5.②④③⑤①(根据逻辑关系,②句是这段话要阐释的话题,所以放在段首;④、③句先理论后举例,讲述的是以前的规律;⑤句是现状;①句是现状引起的可怕后果)
6.(1)比尔博姆 英 “我们”送老朋友 勒罗送陌生美国小姐 (2)萧红 《生死场》 (3)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1)庸医 封建主义的孝道 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2)《五猖会》 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8.(1)示例:书目:《繁星》《春水》 推荐语:《繁星》《春水》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是冰心女士最得意的两部诗歌集,也是人们公认的小诗的最高成就。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读之,如沐春风,心灵会变得清澈而敏锐。
(2)示例:同学,其实很多网络小说的作者在写作时都受了经典小说的影响,他们在青少年时都是因为反复地读了经典小说,才写得出这样的文字。我们何不像他们一样,先读经典,打下更好的文学基础呢?
9.(1)赞成
(2)苦于
(3)来 (4)得以生存
10.B(例句与B项中的“而”都表转折;A.连词,连接状语“面山”与谓语动词“居”;C.表顺承;D.表修饰)
11.(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天不再能广为覆盖,地不能承载所有的东西。
12.愚公发动群众,用集体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克服困难;而女娲是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克服困难。这两则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克服困难的不屈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勇气。
【乙】文参考译文:
古代的时候,支撑苍天的四根柱子断了,天下的土地出现了裂缝。天不再能广为覆盖,地不能承载所有的东西。火焰燃烧无法熄灭,水灾浩荡无法止住。凶猛的野兽和禽鸟以人为食。于是女娲烧炼了五色彩石修补苍天,割下一只大鳌的脚作为四根柱子来支撑天地,杀死黑色的龙来安抚北边的土地,烧出芦灰来堵住肆意的洪水。苍天被补上了,四根天柱也得以安放;肆意的洪水被止住了,北边的土地平定了;凶猛的野兽死了,平民百姓得以安生。
13.“一泻而出”表现勒罗的语言滔滔不绝,他的演技十分出色,以至于让旁人认为他对车厢里的小姐感情十分真挚、深厚。
14.运用了插叙,起到了补充介绍勒罗被解聘的内容,与下文勒罗的形象作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
15.勒罗曾经是个优秀的演员;勒罗当时生活落魄,如今他的服装堪称华贵高雅,看上去像个银行家。
16.文章主要写了钱阿姨认真对账、给小赵做媒、晚年“我”探望她时朝“我”要钱这三件事。
17.“掰着指头”表现钱阿姨报账算账时认真的态度,“画着圈”“记着数”表现钱阿姨对平时的每一笔花销都认真记录。
18.钱阿姨是一个清白正直的人。
19.晚年的钱阿姨处境凄凉,生活贫困,生活在恐慌当中;甚至主动向“我”要钱;年轻的钱阿姨有活力,有气势,自食其力,对生活充满热忱。
20.两件事:“我”体恤五叔打工辛苦,给他送家乡的白豆腐;骆姓保安感谢妻子为他安置工作,对“我”毕恭毕敬。
21.两人家境贫穷,但都善良,懂得感恩,对点滴恩惠都铭记在心。
22.“苦在苦处乐”指普通小民生活艰苦,却能以苦为乐,有一颗感恩、容易满足的心;“乐在乐处苦”指官面人物生活优渥,却刻薄傲慢,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精神上贫穷困苦。
23.想要表达希望所有人都懂得体恤他人的苦,共建一个和谐社会的观点。
24.【参考范文】
鸿雁传书
杨姗姗
“苏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吧。但你们知道苏武是怎样回到汉朝的吗?你们相信苏武归汉,鸿雁起了大作用吗?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汉武帝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一干人等出使匈奴,谁也没想到这一去会是不幸的开始。
匈奴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坚决不从,宁死不屈。面对一个不怕死的人,单于既佩服又无奈,只好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单于来见苏武时,苏武已经衣衫褴褛,胡子拉碴。“怎么样?这样的苦日子过够了吧。只要你投降,锦衣玉食、功名利禄、美女佳人马上奉上。”苏武冷笑拒绝:“让我降了匈奴,除非日从西升。”单于悻悻而去。此后他又多次派人劝降,苏武一直坚定拒绝。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匈奴的单于一方面钦佩他,一方面却越发不想放他归汉。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单于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两人商量如何才能救出苏武,可是想来想去,找不到好办法。怎样才能戳穿单于的谎言呢?两人望天而叹,此时,天上大雁飞过,汉使说道:“要是大雁能把苏老驮回汉朝就好了。”这时常惠脑中灵光一现,喊道:“可能这鸿雁真能让苏武和我们回家。”
第二天,汉使见到单于,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汉朝天子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北海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多亏了鸿雁,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此后,苏武牧羊的故事四处流传,鸿雁传书也广为人知,并逐渐演化为传信的象征。“鸿雁传书”也作为一个固定成语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