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
1.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 )
A.说明鸦片输入危害 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意图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中英协定关税
C.赔款2100万银元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说明( )
A.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联系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4.小明同学收集了某一文献的相关素材,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涉及“洪仁玕”“以法治国”“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等内容。这一文献是(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5.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有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里说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7.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8.有一种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
A.三民主义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D.《四月提纲》的发表
9.有一段史料,里面有“1871年”、“公社万岁”、“五月流血周”等词语,由此你判断该史料描述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10.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辛亥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词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3.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运用这一构想首先成功解决了(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朝鲜问题
16.“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一边倒”的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联美遏苏”的方针
17.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大国身份的确立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
18.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C.英国的推波助澜
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
19.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社会主义
20.图2这幅地图反映出的欧洲局势是( )
A.德国走向统一
B.核战一触即发
C.“热战”对抗
D.“冷战”加剧
21.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 )
A.体现了美苏友好互助
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
C.反应了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D.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
22.“……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3.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欧洲国家摆脱美国的产物 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24.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苏两极格局解体
B.中美关系缓和刺激日本
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25.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可见,美国( )
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27.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28.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
A.标志雅典民主制确立
B.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 D.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29.《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三条规定“外国人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此规定表明罗马法( )
A.内容庞杂
B.影响近代
C.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D.反对帝国扩张
30.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英国王室( )
A.拥有实际最高行政权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企图恢复专制政权
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31.(20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6分)
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6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
处于何种地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2分)
32.(20分)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针对材料二漫画中的形势,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8分)
历史答案:
一、1-30:ABACC
DBBCD
BBAAA
CCABD
DCBCA
BBDCB
二、
31、(20分)
(1)举措: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6分)
(2)诏敕须由中书省决策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6分)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4分,任意两点)
地位: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2分)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分)
32、(20分)(1)古巴导弹危机(或美苏争霸)。(2分)
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苏联处于劣势地位(或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或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2分)
(2)成立欧共体,走向联合。(2分)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际地位,西欧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促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出现。(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国战败后,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
图二:两人对立,各归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更大。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局面加剧。
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之情,表示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行将结束。(8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