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2 07: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刿(guì)
畎亩(quǎn)
负笈(jí)
自刎(wěn)
B.逡巡(suǒ)
嘉肴(yáo)
旗靡(mǐ)
车辙(zhé)
C.荷担(hé)
莫邪(yé)
重茧(chóng)
采樵(qiáo)
D.折戟(jǐ)
稽首(jǐ)
观宇(guàn)
自诩(xǔ)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恒过(常常)
右手秉遗穗(拿着)
B.自诩遇仙(夸耀)
彼竭我盈(充满)
C.小大之狱(监狱)
征于色(征验,表现)
D.必以情(实情)
不知其旨也(味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B.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人深省
C.虽不能察
察言观色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何间焉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门人然烛来
B.当于汤镬煮之
C.曾益其所不能
D.满坐寂然
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分)
例句:肉食者谋之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道士问:“何术之求?”
C.公将鼓之
D.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其他三项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B.饿其体肤
C.乃问其母
D.王如其言
7.下面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前两段都运用排比修辞,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B.《教学相长》选自《十三经注疏》,题目的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即在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C.《曹刿论战》一文刻画人物非常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D.《观刈麦》这首诗写诗人观看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愧疚之情。
9.默写填空。(8分)
(1)《己亥杂诗》中以花自喻,表明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观刈麦》一诗中用来表现农民无限辛苦又期盼延长时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2分)
《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第一次出海远航太平洋乘坐的是“羚羊号”;第二次出海乘坐的是“__________”,到了“大人国”;第三次出海乘坐的是“__________”,先后到过“飞岛国”“巫人国”。
二、综合性学习(共9分)
学了《教学相长》一文后,语文老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准备在班上举办一次以“实践出真知,巧从实践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1.请你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12.某小组准备以“认识对联,提高素质,彰显特色”为活动主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活动方式?(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4分)
  13.琼花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琼花的妈妈认为这样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不让她参与活动。作为琼花的同学,你该怎样说服琼花的妈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三、阅读与理解(共43分)
(一)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6分)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14.首联写了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3分)
15.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一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3分)
(二)(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
【乙】读书如销①铜,聚铜入炉,大鞴②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③器,铜既④销矣,随模⑤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注释】①销:熔化。②鞴(bèi):古代用皮革制成的鼓风器。③铸:浇铸。④既:已经。⑤随模:按照模型。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虽有嘉肴,弗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逸于作文者此也(      )
(4)只要识模(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教学相长
使相之
B.教学相长
扬长避短
C.一冶即成
一触即发
D.虽有至道
任重道远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一句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C.【乙】文运用设喻的方式,生动地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D.【乙】文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春秋战国异辞》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弗敢加也(虚夸,谎报)
B.战则请从(跟随)
C.如是者三旦(次)

D.黄雀延颈(伸长)
21.你从曹刿身上学到了什么?(答出两点即可)(3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乃罢其兵。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取国人的信任,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B.【甲】文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之战时,只用了“未可”“可矣”四个字,但却充分反映出他过人的智谋和果断的行事风格。
C.【乙】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凡事要瞻前顾后,全面考虑,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祸患。
D.吴王与鲁庄公的性格有相同之处,即他们都能听取他人的劝告;曹刿与“少孺子”的进谏方式也相同,即他们都是直接发问。
(四)干将莫邪(节选)(8分)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入山行歌(从事)
B.王如其言(按照,依照)
C.王即临之(看)

D.客以剑拟王(用)
25.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指代的内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愿王自往临视之
B.乃分其汤肉葬之
C.当于汤镬煮之
D.王即临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2)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五)劳山道士(6分)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今阅两三月(       )
(2)我固谓不能作苦(       )
(3)归宜洁持(       )
(4)俯首骤入,勿逡巡(       )
28.下列各句与“何术之求”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战,勇气也
B.遂助资斧,遣之归
C.何陋之有
D.此乃勇士头也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劳山道士》节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劳山道士。
B.整个故事是按照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顺序来叙述的。
C.本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否则终究会碰壁的。
D.文中的“果然”和“揶揄”,其古今词义都相同。
四、写作与展示(45分)
30.下面有两道作文题,请你任选一道作文。
(1)将白居易的《观刈麦》改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要体现原诗歌的中心思想;②情节合理,注意运用细节描写;③要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儿才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阔……因为有你,生活才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才更有意义。
一个人、一朵花、一棵树、一个故事、一首歌……或许都会让我们的心田生长出愿景,产生独特的感悟。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B.“逡”应读“qūn”;C.“荷担”中的“荷”应读“hè”;D.“稽”应读“qǐ”。)
2.C(狱:案件。)
3.A(A项中的“克”都是“战胜”之意;B.被任用/启发;C.明察/细看,审视;D.夹杂/参与。)
4.B(A.“然”通“燃”,C.“曾”通“增”,D.“坐”通“座”。)
5.D(A.助词,的;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音节助词,无实义;D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代词,这件事。)
6.A(A.语气词,表示希望。其他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他的。)
7.A(正确的朗读节奏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D(表现了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之情。)
9.(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10.冒险号 好望号
11.示例:走出教室小天地,进入社会大课堂。
12.示例:①开设对联知识讲座
②开展对对联比赛活动
13.示例:阿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况且,我们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会耽误正常的学习。您就让琼花去吧。
14.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15.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16.(1)不
(2)(受到)阻碍,不通(3)轻松(4)识别
17.C(A.相互/仔细察看;B.增长/长处;C.都是“就,马上”之意;
D.道理/路程。)
18.(1)因此,学了以后才知道(知识)有欠缺,教了以后才知道(学问)贫乏。(2)这便是所说的读书多用工夫,才能轻松写作的道理。
19.B(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附参考译文:读书就像是熔化铜,把所有的铜放进熔炉,用大鞴鼓风,(铜)不熔化就不停止,用尽了力气。作文就像是浇铸铜器,铜已经熔化了,就按照模型浇铸器具,一冶炼就成功了,只要能够识别模型,毫不费力。这便是所说的读书多用工夫,才能轻松写作的道理。
20.C(早晨)
21.示例:①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富有责任感。
22.(1)第一次击鼓能鼓舞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2)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23.D(进谏的方式不相同,曹刿是直接发问,“少孺子”是借物喻理。)
附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有敢进谏的人,处死!”一个年轻的门客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在王宫的后花园游逛,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着几个早晨。吴王对他说:“你过来时,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湿成这样啊?”(年轻的门客)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有一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地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却不知黄雀在它的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的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有祸患啊。”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24.C(靠近。)
25.B(A、C、D三项中的“之”均指代赤的头颅,B项中的“之”指代楚王、客、赤三个人的头颅。)
26.(1)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仇。(2)煮(干将儿子)头颅,三天三夜都煮不烂。(他的)头忽然跳出开水锅中,瞪大了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
27.(1)经历,经过 (2)本来 (3)遵守戒律 (4)迟疑不进的样子
28.C(都是倒装句。)
29.A(本文的主人公是王生。)
30.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