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
20分)
一、基础百花园(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耽误(dān)
纠正(jiū)
派遣(qiǎn)
热忱(zhěn)
B.活塞(sāi)
沸腾(fèi)
水泵(bànɡ)
勉强(qiǎnɡ)
C.圩堤(wéi)
训诫(jiè)
斟酌(zhēn)
亲躬(ɡōnɡ)
D.捷径(jié)
诞生(dàn)
称职(chēn)
螺栓(shuā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娓娓动听
以讹传讹
一劳永逸
万事俱备
B.弄巧成拙
任重道远
如释重负
玷轻怕重
C.故作姿态
悲天悯人
寻规蹈矩
克敌制胜
D.以身殉职
小心翼翼
翻山跃岭
临事而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发现轮胎温度过高,不要尝试使用泼冷水的方法来降低轮胎温度,因为这样可能适得其反,间接导致爆胎。
B.2014年上半年,江西省建筑业企业见异思迁,奋发进取,大力拓展市场,实现了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态势。
C.经验表明:分类招考既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术性人才的发展,对用人企业、社会、国家都不无裨益。
D.在当前新疆文化的背景中,人们观看和理解艺术,更多的是去欣赏架上绘画,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央某领导强调,要立足长远,综合施治,努力解决长期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干旱。
B.随着世界各地“超级月亮”奇异景象的出现,使美丽的夜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C.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强震。灾情发生后,国内各界人士纷纷不断对灾区伸出援手。
D.近日,武警江苏总队一支队组织特战队员开展多个科目的练兵活动,为南京青奥会的安保工作积极准备。
5.下列对句子所运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B.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对比)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D.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比喻)
6.下面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B.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7.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①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②所不同的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以致于每一次挫折都能深深地打击他取胜的勇气。③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定了。④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1)~(3)题。(9分)
材料一:国际在线报道: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于6月1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李修平、冀玉华担任活动形象大使。
据介绍,此次活动主要包括启动仪式、“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征集、搭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子”互助平台、送电影下乡进校园、开展“师生情”征文、召开主题研讨会等。活动事迹征集仍然采用社会推荐、自我推荐与记者寻找相结合的方式。8月20日前,活动评委会推选出候选乡村教师和团队名单并进行审核,最后投票选出10名“最美乡村教师”和1个“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队”,参加颁奖典礼录制。中央电视台将于今年教师节期间播出这台颁奖典礼。
材料二:2014年5月27日中午,天长市金集中学一名女生留下纸条出走了。班主任朱长海带着学生家长历经周折,当晚在另一名学生家中找到了她。该女生情绪激动,竟欲跳窗,千钧一发之际,朱长海跃步上前,想拉回学生,结果双双坠楼,落地瞬间,朱长海双手紧紧抱着学生。学生轻伤,而年仅37岁的朱长海不幸牺牲。
材料三:下图是“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宣传活动的标志。
(1)请用一句话提炼材料一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
(2)假如材料二中的朱长海老师当选为2014年度最美乡村教师,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辞,80字左右。(3分)
(3)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标志图案,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3分)
9.根据要求填空。(3分)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被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我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我倍感悲伤。
上面的语段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其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芳草地(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3题。(14分)
最苦与最乐(节选)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0.用原文填空。(3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1.“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句中的“这个”指代的是什么?(3分)
12.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分)
1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1分)
不妨“不求完美”
李伟明
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XX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替换很多词,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等,甚至可以说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情总是难以十全十美,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既然如此,我倒觉得,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尽管以高标准去追求、去努力,但对于最终结果,不妨给一点“不求完美”的宽容。
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无数次。但无论怎么改,都没有真正完美的文章。文从字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不错了,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很难的。作文反复推敲,做事反复思量,只要超过了“度”,都未必是好事,结果反而贻误时机,影响效果。世事瞬息万变,哪里能把什么都想遍了?
还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多半是成了“万金油”。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一招鲜,吃遍天”,与其致力于做个全能者,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
完美主义者,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就是,如果非要等到騕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最后多半是一事无成,失去了很多。
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反而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干几件实事。所以,追求“百分百”是好的,但也不妨把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选自2014年3月11日《防城港日报》
1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三段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句中“这样的人生”具体是指怎样的人生?(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5分)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卞文志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已经“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尽,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谷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
A梁启超在赞誉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追求精神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我们常说,命运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种有准备的人就是那些不以“满了”为自足的人,奇迹和运气不可能眷顾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败在成功的起点,而是失败在成功的路上。因为,失败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荆棘绊倒之后没有继续坚持下去。这既是因自我感觉“满了”而导致的结果,也是不能持之以恒提高自己而遇到的挫折。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满了吗”,以此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B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进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作出更好的决定。
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选自2014年第13期《思维与智慧》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9.文章开头叙写《满了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要做到哪几点?(3分)
22.作者认为一个人若存有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这种心态时就要暂停一下。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3分)
三、写作绿树轩(50分)
23.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一阵爽朗的笑,犹如满室黄金一样炫人耳目。”也有人说:“微笑是全世界的通行证。”经常微笑的人会在人群中大放异彩,让人们受到感染,俨然就是一张通行证。请以“微笑,人生通行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要有事实和道理论据;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忱”应读“chén”;B.“泵”应读“bènɡ”;D.“称职”的“称”应读“chèn”。)
2.A(B.玷—拈;C.寻—循;D.跃—越。)
3.B(“见异思迁”指主意不坚定,喜好不专一。用在句中,感彩有误。)
4.D(A.成分残缺,应在“干旱”后加上“问题”。B.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或“使”。C.重复赘余,删去“纷纷”或“不断”。)
5.A(运用了设问修辞。)
6.C(“以为不足道”和“以为无出路”是并列关系,共同作“人”的定语,中间应该用顿号。)
7.B(提示:②句承接“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中“挫折和失败”来谈,所以排在最前面。)
8.(1)示例: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京启动。(2)示例:爱心与责任,让他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护了一个更为年轻的生命;他以英雄般的壮举捍卫了师者的铮铮誓言,以37
岁的生命定格完成了做人的庄严承诺。他——天长市金集中学朱长海老师。(3)示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宣传标志,由图形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形部分是由“美”字的声母“m”变化而成的心形,其下是一排手拉手的人在向前奔跑,寓意为寻找美——美丽在于心灵;底端文字部分是用汉字书写的活动主题——“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9.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或笛福)
鲁滨逊
10.知足
安分
达观
1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12.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13.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要点:①每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14.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尽管以高标准去追求、去努力,但对于最终结果,不妨给一点“不求完美”的宽容。(或:不妨“不求完美”。)
15.过渡(承上启下)。
16.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证明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这一观点,使论述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17.指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基础上,把目标设定得更为具体可行的人生。
18.学无止境,技无穷尽,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或: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19.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②作为事实论据支撑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示例:A句采用了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追求精神,强调了“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 B句采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强调了“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这一观点的重要性。
21.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
22.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23.作文略。